关于每日几餐的问题,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地域条件下有不同的习俗。伊斯兰教有斋月,在这一个月内太阳出来就不能进食,只有晚上可以进餐。
俄罗斯民间有种说法“第三顿饭是为敌人吃的”,在寒冬到来的时候,人们每天只吃两顿饭。目前还流行少食多餐,主张每顿饭吃很少的量,每天吃五六顿饭。那么到底每天几顿饭是合理健康的呢?
每日三餐是最科学的。人的消化道是为每日三餐设计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消化系统中的各个器官分工合作,互相配合,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消化每日三餐的任务。进餐前消化道已经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进餐一开始,胃的分泌、蠕动,胰腺的分泌,胆汁的释放,肠液的分泌等一系列的级联反应有序开始,开始了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这一系列的过程需要的时间不等,有的要持续到进餐后数小时。
一日三餐是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能量和为各个脏器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之间的平衡点。进餐次数过多,消化器官和一些内分泌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时间休息,长期下去,必然“过劳磨损”或提前“老化退休”。
是不是进餐次数越少越好呢?
很多人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这种现象在大学生和白领上班族中尤其多见,生活懒散或者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极不健康的。
晚餐到第二天的午餐之间约有18个小时,在这期间没有进餐,胆汁在胆囊中储存,没有排泄的机会,胆囊壁不断的吸收胆汁中的水分,胆汁不断的被浓缩,形成结晶,导致胆道结石在此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
此外,日本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相同的高热量的饮食随机分给不同的两组正常体重人群,一组分两餐给,另一组分三餐给,一段时间之后,分两餐给的人更容易患肥胖。可见,一日三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肥胖。
了解了每日三餐是科学的,那么我们的每顿饭该如何吃才能让我们每天都精力充沛呢?
有种通俗的说法: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这种说法是很科学的。
早餐我们大多数的人早上八点要上班,大部分重要的工作都要在上午处理,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早餐要吃好。
早餐该吃些什么呢?
大脑消耗的是葡萄糖,小麦、谷类等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分解为葡萄糖后,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早餐60%-70%应该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都比较容易,能够直接为人体大脑提供能量。除碳水化合物外,还可以搭配少量蛋白质类食物和水果,西方人的早餐多是这种食物搭配,实践证明是比较科学的。早餐以主食面包为主,搭配煎鸡蛋或小杯牛奶。这样的早餐最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来看看我们传统的早餐,老北京最爱豆浆、油条、焦圈、豆汁、豆腐脑、炒肝,这样的早餐是非常不健康的。
油条这类油炸食品是典型的“垃圾食品”,高温烹制以及油反复利用后会产生很多致癌物质;油炸后脂肪含量高,食物热量高,常吃容易引起肥胖;油条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加明矾,明矾中含有铝,过量进食铝对大脑、肾脏都有慢性毒性,建议大家尽量少食用这类食品,可以偶尔解解馋。
有些人早餐就是一两个鸡蛋和牛奶,这样的早餐几乎没有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都是蛋白质、脂肪类,蛋白质和脂肪进入人体后需要转化成糖才能供人体利用,加重早饭后人体的负担,大量血液供应消化系统,供给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液相对减少,大脑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能量供应不足,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所以建议大家早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吃点面包或花卷,加一个鸡蛋或半斤牛奶,饭后可以吃半个苹果或者其他的水果,补充维生素。
午餐没有什么特殊的,吃饱就可以,掌握清淡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
晚餐很多人起得太晚早餐匆匆忙忙,从家里带点午餐凑凑和和,晚餐时间相对充裕,回到家里多做点花样或者和朋友一起聚餐,晚餐非常丰盛。就是这丰盛的晚餐,却存在大量的健康隐患。
晚上应该少吃,晚餐后活动量很少,睡眠状态下消耗的能量仅是白天的1/2,而且晚餐吃的食物的量一旦超过消耗的量,会全部变成脂肪储存起来。
如果晚餐脂肪含量很高,血脂会在短时间内显著升高,睡眠中心脏排血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中风、心肌梗死等)。这里有很多事实作为教训,很多患者睡前好好的,晨起的时候发现嘴歪了、面瘫了、半身不遂了,甚至有的已经停止呼吸了。
所以,中老年朋友们,特别是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患者晚餐一定要少吃,而且要清淡。
还有一些朋友,饭后看电视消遣的时候吃花生、瓜子等零食,其实这类食品的热量很高,18粒葵花籽的热量相当于一棵500克的大白菜的热量,这类零食非常容易导致肥胖。
如果大家要吃零食的话,建议大家以水果蔬菜为零食,这类食物含的热量很低,既满足了吃零食的欲望而不会长胖,还能够补充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健康很有益处。
科学三餐,活力倍添。饮食是健康的基石,健康的饮食,是每天精力充沛、身体康健的保障。
标签:几顿,健康,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