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县份,全县53万人口中,有近六层的人为土家族。德江土家炸龙是土家族群众重要的祭祀活动。600多年前就有“舞龙求雨”的图文记载。2006年,《德江土家舞龙》被列入贵州省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舞龙、炸龙是德江县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早先是以龙求雨,舞龙酬神,后来渐渐演变为酬神娱人。如今逐渐演变为炸掉邪气、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平安吉祥的一种美好心愿。
其间,会吸引全县各乡镇及周边一些县市群众,或是广州、重庆、贵阳等地,甚至法国、德国等外国游客前来观看,或是手持鞭炮参与炸龙,着实享受一把“炸掉身上邪气,祈求平安幸福”的疯狂。
德江炸龙的疯狂
德江龙灯,一般是在正月十二出灯,先是给居民拜年,然后是游行展示风采,正月十五是舞龙炸龙的高潮。全城居民不分男女老少,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筹资金,自玩自炸。通过炸龙,表达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表达土家男儿的彪悍、粗犷和血性,也表达土家女性的勇敢和刚强。
土家人聚居的德江县城,其元宵节,可用一个字来描述,那就是:炸!炸龙灯,是其中的重头戏,它将欢度春节的“欢”,闹元宵的“闹”,推向了高潮。
元宵炸龙灯始于何时?问过八旬老人,答从记事起就这样,一代一代,一年一年传承了下来。早先是以龙求雨,舞龙酬神,后来渐渐演变为酬神娱人。如今酬神渐淡,娱乐身心,宣泄情感,占据主导地位。
为炸龙灯,年前人们就已开始筹划,进入正月初三,各条街道的准备进入实质阶段:筹集资金,编制龙灯,组织人员,以及编排相应的娱乐节目。
最先“出灯”的,是10岁左右的小孩,他们舞着间隔不长,节数也不多的小龙,敲着小锣小鼓小钹,走街串巷拜年,讨接灯人家一份喜钱。初九,县城赶集,各街道的龙灯上街亮相,在城中主要街道穿梭舞动。初十后,这些龙灯,傍晚时进入各街道,为接灯人家恭贺新年,喊唱吉祥的祝词,主人拿出事先准备的鞭炮燃放,随后打发喜钱或礼物。
正月十四这天,龙灯“预演”序幕拉开,城区各街道制作的20多条长龙,在舞蹈队和彩车队的伴随下,在前来县城赶集和居民们的围观中,从一条街舞向另一条街。
正月十五,人们早早吃过午饭上街看灯。中午时分,各街道的龙灯、花灯、狮子灯以及相随的舞蹈队,陆续上街,在横幅或彩车灯牌的引领下,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由远而近。走在灯牌后面的,多是彩车,车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人们扎的“亭子”。“亭子”多是小姑娘穿着古装长裙,坐在空中,远远望去,好像被下面穿着古装服饰的男孩举着一般。原来衣袖中裙裾下,都绑扎有牢固的铁棒和椅子。根据不同的服饰和化装,下面有文字说明其主题,或是“红楼梦”,或是“西厢记”,或是“小姐游春”,或是“嫦娥奔月”,等等不一而足。接着是小孩们敲着腰鼓,年轻人跳着舞蹈,老年人扭着秧歌紧随其后。她们都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舞蹈队后面,常常是舞动的长龙,长龙后面,是一些部门或企业悬挂着各类宣传牌的彩车。
文章来自♂帝神算命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标签:德江,龙灯,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