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回顾
日前,在NBA总决赛中,骑士和勇士队双方的球迷组建了“骑士勇士球迷对骂群”,有球迷将该群群聊截图上传至网络论坛。
随后,网民争相模仿,“吃不吃香菜”“喝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身高1.8米以上还是以下”“南方人VS北方人”等各类“微信对骂群”迅速出现,并且“野蛮生长”。
“微信对骂群”讨论内容从饮食习惯、外貌身高,到兴趣爱好、地域差异,再到公司行业,满足网民的猎奇心理和狂欢偏好,因此网民参与热情高涨,“花式骂法”推陈出新。
随着“对骂群”不断蔓延,部分群聊里出现了大尺度的辱骂言论,甚至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引发舆论关注。《工人日报》《新京报》等媒体均对此事进行报道,并将该行为定性为“网络暴力”。
6月8日下午,微信安全中心发布了《关于微信群聊内文明对话、理性表达的规范与建议》,称有些以“xx对骂群”为名的群内存在谩骂、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违反了《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将对其进行违规处理: 对个人帐号,将会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封停功能、限制登录处理 ; 对微信群明确存在整体恶意的,将会实施限制群功能(封群)处理 。该《规范与建议》获得了搜狐网、新浪网等网站的转载。
舆论观察
“微信对骂群”的迅速蹿红引发了网络围观和讨论,大部分舆论关注“微信对骂群”的社会危害。
一是质疑“对骂”行为背离了公序良俗,违反了社会道德。
二是认为“对骂”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秩序,触及法律红线,属于违法行为。
部分舆论热议“微信对骂群”产生及流行的原因。
还有部分舆论建议对“对骂”行为依法予以严惩。
法制网舆情分析师点评
“对骂群”本质上是网络群体暴力与社交媒体结合产生的新变种,大范围蔓延具有一定的舆情风险:
事件曝光后,微信团队已经采取手段对违规行为进行封号封群处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微信对骂群”的无序扩张。但在当前社交媒体空间繁荣且网民群体公共空间意识不强的背景下,网络空间的话语表达仍然是网络治理的一大难题。
这不仅需要网络平台加强监管,还需要多方联动:
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ID:fzwyqzx)
独家原创作品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罗佳
ID:fzwyqzx
标签:痛点,微信,对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