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的300余家电影院因瞒报票房而受到惩处,这似乎是整治电影产业的第一波浪潮。
3月24日,63家影院被控在2016年欺诈超过100万元人民币,被责令停止营业至少90天。尚不清楚调查人员是如何收集影院作假的证据的,这些影院被勒令将侵吞的收入归还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
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电影票房收入,好莱坞和其他地方的电影公司正指望这个国家推动全球票房销售,但中国电影票房在经历了10年迅猛增长后去年陷入停滞,在打击影院低报票房收入之际,政府正采取措施提振中国的官方票房收入。电影院的欺诈抹掉了中国票房总收入的10%至20%。相应的,打击这种欺诈有望帮助中国在2017年达到更高的票房目标。
中国电影院存在各种瞒报手段,包括在票房系统上做手脚、低报销售额以求保留更多收入,或者把流行大片的收入转移到不那么知名、但为影院提供较高票房分成的电影名下。因此中国许多电影院观众在购票观看电影时,往往发现电影票上印着另一部电影的名称。
坊间证据似乎表明,外国大片受到这种欺诈行为的最大损害,而不太知名的国产电影因此受益。2011年,一名女士在社交媒体网站上贴了一张她花了80元购买的《变形金刚3》电影票的照片。这张电影票实际上由两张票组成,一张是20元的《变形金刚》电影,另一张是一部鲜为人知的纪录片,她根本没有看过。
电影制片人对中国媒体监管机构发起的打击行动感到满意。博纳创始人于冬表示,中国票房的大约20%因为影院隐瞒收入而没有报告,“这只是冰山一角,偷漏瞒报票房是行业毒瘤。”就像中国的电影院试图人为降低销售数字一样,据悉制片企业会通过大量购买打折票和制造“幽灵场”来夸大销售。《人民日报》称,此次规范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法制时代”。
标签:瞒报,影院,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