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换专业的规定颇为奇葩——要努力学习好本专业,才能达到不学本专业的目的,但却有十分现实的原因,而且也和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有关。要实现大学生自由换专业,需要大学加强专业建设,重视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还要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我国部分高校虽然出台了换专业政策,但却是有相应条件限制的,目前实行换专业政策的高校的换专业比例为5%到30%不等,要结合学生的大一学习成绩、换专业申请、换专业考试成绩综合确定换专业名单。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努力学习好本专业,才能达到不学本专业的目的。这样的换专业规定是很奇葩的,既令换出专业的老师不满——成绩好的学生都流失了,又让学生不解——没有兴趣学不好的学生反而不能换专业。
可是,如果只有30%换专业,且通常是由不太热门专业换到热门专业,学校允许成绩差的换,那不是学生会比差吗?这不是给学生不努力学习的理由吗? 实行成绩好的学生才能申请换专业的做法,至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有换专业条件,但并不一定选择换专业。
当然,大学满足学生专业兴趣的最好方式是实行自由换专业制度,但目前我国高校并没有实行自由换专业制度,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大学招生不是自主招生,不同专业有不同录取分数线,高考录取分数线制约学生自由换专业,尤其是从录取分数低的专业,换到录取分数高的专业。要换,就得根据平时学习成绩排名或组织考试,不然会遭遇质疑。
二是大学的专业发展并不平衡,有的专业是学生都追捧的热门专业,有的专业则比较冷门,如果自由换专业,冷门专业恐难留住学生(有的冷门专业在高考录取中靠调剂才完成招生计划),而热门专业则供不应求。
三是学生并无理性的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有的学生盲目追逐热门,而不是在认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结合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要实行自由换专业,就需要改革高考录取制度,实行大学自主招生。与之对应,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也就可随时提出转专业申请,甚至自由申请转学。转入专业、学校对申请学生进行评价、录取。也就是说,自主申请入学制度,和自由转专业(转学)制度是一体的。
同时,需要大学重视每个专业的质量和特色建设,并在大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近年来,我国有的高校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或大二再选专业,结果冷门专业没人选,只有采取抓阄方式,这暴露出专业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我觉得这样不好。
学习成绩好才能改专业不正好相反吗?想改专业是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而只有成绩好了才能转,那么这些对此专业不感兴趣的同学就要努力学好这门专业,做不喜欢的事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
努力学好了,然后转专业,这不是白白培养了优秀人才吗?
所以我认为,转专业应该是成绩差的同学,成绩差是因为不喜欢,或者学不会,所以换个专业让他有机会完全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
你觉得兔子说的对吗?欢迎留言指正
你以为改专业只是你和学校之间的事儿?其实涉及的方面多了去了。
几个月前,上海A大学和上海B学院合并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A大学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反对意见,连上海其他大学的学生也有不少遥相声援的。
两校合并是市政府早就拍板了的,为啥学生情绪那么大?原因就是A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要比B学院高出不少,考进A大学的学生可能在高考中付出了比考进B学院的学生更多的努力。如果两校合并,等于B学院的学生平白获得了高考加分进入A大学,A大学的学生自然觉得不公平。
改专业这事儿也是一个道理。
基本上所有提出改专业的人都
标签:成绩,专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