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点赞第一的某先生的回答,回答的可真够详细,照片拍的不错,但是看到这样的系统的追根溯源式地回答,就总觉得欠缺一些客观性在里面,所以就忍不住来评论几句,所谓的客观性就是缺乏“物为人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无论是形象照还是写真照都是摄影的产物,都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牵强附会往绘画层面去靠拢,似乎并没有考虑到其应用场景及拍摄动机。
重新解构名称
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语言分析哲学,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底在陈述什么。在其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中,明确指出“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
我们重新解构“形象照”与“写真照”的定义;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而形象照就是对人的具体形态和姿态的拍摄,记录。
“写真”在百度百科中如是解释:“在中国最初的本义里是画人物的肖像,它是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描画人物要求形神与本人相似,简单来说就是画画的时候力求表现人的真实面貌,所以叫做写真。”而写真照就是体现人的真实面貌的照片!这与楼上那位先生的观点似乎又有些不同。
应用场景解读
形象照
通过解构形象照与写真照的含义,似乎形象照与写真照并不存在很大的冲突,两者本质没有多大区别。再来论述两者的应用场景的区别;
前面我已经讲到无论是写真照还是形象照都是以人为本的摄影艺术,既然人们拍摄照片,那么来洞察拍摄动机就基本上可以看出两者区别。
广泛意义上的形象照应用场景(大众能够欣赏并且理解):
1.社交网络头像,例如linkedin,wechat等;
应用场景:
2.对外传播的媒介或平台,例如网站首页,自我介绍时的个人展示;
领英的职场故事分享截图
3.情感传递的媒介,例如作为珍藏的纪念照或纪念册中(领袖们的照片)
狭义上形象照应用场景可以理解为仅仅能为自己所能够欣赏并且能够理解的照片
广泛意义上的形象照示例如下图↓:大众可以理解并且欣赏
狭义上的形象照示例如下图↓:这样的形态和姿态似乎很难为人们所理解。
写真照
想到写真照的应用场景,我们能够想到的“可能”与形象照所展现的形态或姿态是不尽相同的画面。这不同,可能来自“形态”,比如妆容,服饰,表情等,也可以来自“姿态”,比如充满挑衅挑逗的姿态(区别形象照的姿态)。而广泛意义上的写真照可能出现的场景目前往往被认为是,尽量妆容过度,服饰要夸张,要少,表情要妩媚,姿态要妖媚等。也就有了大众层面的认知:写真约等于人体摄影,这根本就是乌合之众的认知!
写真艺术在于强调真实情感的流露,真实本色的出现于镜头之下
如下图:
好的!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句话:“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
并不是每个摄影师都拥有高尚的审美水准,并不是每个摄影师都能够认知自己,表达自己,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去界定影像的优劣,为人的意志所改变,存在即是合理!
欢迎批判!
会继续更新!
标签:写真照,形象,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