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产品其实早就进入快消时代了!
但对于HiFi数码产品来说,从零开始设计和制作一款播放器,即便对于有开发能力和经验的品牌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也导致了很多人都吐槽各种的“洋砖”“国砖”越卖越贵的根本原因所在。
音乐播放器的关键核心,离不开这样一套框架:
这套框架看似很简单,对大多数了解不深的烧油甚至外行人来说,都会觉得不就是一块DAC再加上一个或几个功放芯片和电路而已嘛,甚至我们当中的许多人还是“唯DAC论”的,只看到底用的是ESS90X8还是AK449X而已。
但实际上,即便用相同的DAC及功放,因为不同厂家不同工程师对于声音的理解不同,加上其他因素所导致对周边配套电路的差异,才造成每一款播放器所展现出来的声音都有种各种不同。甚至就算出自同一个品牌同一位工程师,也很难保证每一款播放器都能保持跟前任相同的声音风格走向。
这还仅仅是对资深的品牌及开发团队而言,如果是一个新品牌,很有可能出现下重本堆猛料,结果出来的声音甚至还不如价格低得多的竞品好的尴尬局面。
何况,独立的便携音乐播放器毕竟是件很小众的产品,时下的人们其实更倾向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来听歌,越来越袖珍、越来越紧凑的机内空间其实进一步使得上面说到的传统框架越发尴尬的困境……如何能够把架构做得更加小巧集中,这就成了各芯片厂以及HiFi品牌们纠结的问题了。
目前的三种解决思路是这样的:
以Cirrus Logic为首的一众音频CODEC,它就好比是iPad,在出厂前就已经全部固化,你到手就能用,但想做任何修改和调整,基本没门!
然后就是ESS或AKM搞的类似ES9018Q2C或ES9118这样的SoC,同样也集成了DAC以及功放芯片在里面,但本质上还是类似Inter搞的NUC那样的准系统,留有一定的修改余地给下游厂家(主要是周边电路的配置)。
最后来的就是这款CT10里运用的TERATON模块,它的本质还是原来的“数字信号处理+数/模转换+功放”全套框架以及周边电路,甚至集成了调音以及软件控制部分,并且在艾利和的金字招牌下帮你配置好了再打包卖给下游厂家,想想是不是很像联想、戴尔他们卖的台式电脑?!
当然,上述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各位看官笑笑就好,切莫当真。
接下来我们还是进入真正的评测内容吧。
到手拆封看到这样一个牛皮纸盒的外观还是让我觉得挺有新鲜感的,时下的大多数数码产品的包装基本不是纯白就是纯黑,ACTIVO倒是给人一种日韩系的环保小清新风。
也许是因为担心ACTIVO这个品牌会让大家觉得太陌生了,所以在包装侧面大大的贴着一张不干胶,上面直白地写着“艾利和HIFI播放器”,难免会有种“喧宾夺主”的违和感。
另一侧的封口贴上,特意印了高通aptX-HD的标志,不过目前支持这一新蓝牙传输协议的耳机还没几个,多半还是为了艾利和自家的黑饼——AK XB10准备的,所以我就看看而已,看看而已。
看完整个包装,发现竟然一点产品外观的信息都木有,如果我不说,你恐怕未必能知道这是又一个“MP3播放器”吧。
包装的开启方式也是非常的有新意,只不过……
当我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时,居然还有一层包装,而且透明的塑料密封袋里面居然装着个包~!装着个包~!装着个包~!
原来CT10在出厂前就已经装好在配套的便携包里了,不过这样做确实不失对产品本身的一种保护。
到手的是纯黑色版本的CT10,实际上手的感觉倒也不像一开始看网上曝光照片那么丑——因为CT10本身就不大,93.2*65.2*15.5mm的三围大概也就男生手掌心大小而已;黑色高光烤漆材质的塑料壳有着浓浓的三星手机调调,跟同色的面板之间的过渡圆润顺滑,握持的手感非常舒服;正面偏左侧镶嵌的3.4寸长条形屏幕在不点亮时还是挺符合“息屏美学”的,但点亮之后左上角的直角会跟圆润的边框有点违和。
屏幕的右下角是AK标志性的小圆圈主屏幕键,用于随时切换会主界面用的。CT10出厂的时候有一层透明塑料外套保护着,但没有标配屏幕的保护膜,因此在使用时得多加留意才行。
位于右侧凸起的这个音量旋钮算是AK血脉的证据之一,只不过这个塑料材质的旋钮突出机身侧面有5mm之多,而且又比较纤细,不得不让人担心它的寿命。
左侧的布局也非常的艾利和,3个播放和切歌用的按键加上扩展内存用的TF卡槽,同样的设计也见于大多数AK系列的播放器上,因此熟悉它家产品的烧油应该很容易上手。
CT10本身提供13G的可用内置储存空间,并支持最大256G的外置TF卡。但熟悉安卓系统的亲们应该知道系统运行时需要留有一定储存空间,才能保证运行流畅不容易崩溃,所以内置的储存空间奉劝还是不用用来存放歌曲比较好。
至于电源开关以及3.5mm模拟音频接口被安置在顶部,这个接口兼具PO/LO输出功能,可通过系统菜单进行切换。
在Type-C USB接口大行其道的当下,CT10还是采用比较古老的Micro-USB接口。不过这并不需要惊讶,因为AK系列也只有高端型号才使用Type-C,包括两代AK70也还是用Micro-USB的。
CT10支持USB AUDIO输出,用户可以通过USB接口连接其他音频解码设备使用,不过此时CT10的系统并不提供信号增益的调节功能,因此在连接例如Audirect whistle这样不带输出音量控制的解码器时,会因为输出电平太大而无法使用。
官方没有很明确说CT10到底是否支持USB AUDIO输入,这个我在下面体验部分会有进一步说明。
CT10附带的配件不多,除了前面提到绒布材质的收纳袋以外,只提供一条充电/数据线,线材的用料做工比较一般,但带有类似罗技那样的收纳扣,也算是过得去。
CT10采用的是深度定制的安卓5.1.1版本系统,但除了在一些交互界面多少还能看出一点端倪外,已经很难辨别机器人本来的面目了。
其中最明显的改变是播放界面取代了原有的系统桌面,这也是为什么点击小圆圈也是返回到这个界面的主要原因。
通过划动,可以在三个界面以及2个通知栏之间进行切换,从操作体验来说,CT10的表现还是非常流畅的,没有明显的卡顿或掉帧,而且图标的大小也很适中,操作手感方面很让人满意。
播放界面本身比较简洁,上半部分主要用于显示当前歌曲的封面,同时也会用模糊后的封面来作为屏幕的背景;歌曲信息以及格式和采样率被安置在封面与导航键之间。屏幕本身的色彩饱和度及亮度都很不错,并且支持屏幕亮度的调节,因此不用担心在阳光下会看不清屏幕。
向右划会唤出菜单界面,CT10对菜单部分进行了高度精炼,9个图标当中不同的曲目分类检索方式就占了当中的7个,甚至顶部还有搜索栏方便我们快速寻找想听的歌曲。
因为本底是安卓系统的缘故,CT10其实是支持第三方APP(API??傻傻地分不清),不过目前只有【Groovers+】和【TIDAL】,前者是针对韩国本土的音乐APP,免费但里面基本只有韩POP;而后者就不用多介绍了吧,当前知名的在线流媒体音乐APP,不过因为TIDAL目前并没有开放中国市场的用户注册,所以无福消受。
但正因为对TIDAL的支持,CT10是完全支持MQA格式,多少也算是弥补了我们的遗憾。
至于最底下的【设置】,我认为才是真正的菜单部分,不过总得来说CT10的功能还是非常……简洁,大概是希望我们更专注于听音乐这件事上吧。
在播放界面向左划,则会进入到播放列表界面,貌似这类型定位的播放器都比较看重列表功能,但偏偏我是个超级懒鬼,更喜欢按照文件夹或者专辑的方式来听歌,So……
顶部的通知栏算是比较接近原生安卓的风格,不过功能按钮全部被重新定制,大多数都被更换成音乐相关的功能,但下方仍保留了屏幕亮度控制条,以及系统通知。
虽然CT10的系统支持简体中文,但顶部图标的说明依然是全英文的,所以简单说一下依次8个图标对应的功能吧。
【Wi-Fi】跟【Bluetooth】这两个不用说了吧,就是安卓原生的WIFI和蓝牙开关,长按可直接进入设置界面。CT10的蓝牙似乎只提供发射端的功能,在其他设备上连接显示是手机设备,因此并不能实现蓝牙接收器的功能。
【EQ】也不用多介绍了,长按会进入EQ设置界面,反正我是从来都不调EQ均衡器的;
【Wheel Lock】这个其实是用于屏幕关闭状态下,是否锁定实体音量旋钮的开关,我认为还是挺有用的;
【GAPLESS】就是所谓的“无缝播放”,我默认是打开的;
【Line Out】控制3.5mm模拟音频接口在PO/LO之间切换,主要是留给外接耳放时使用的,长按可进一步设置Line Out时的输出电压,方便匹配不同的耳放设备,这点必须好评;
【USB Mode】纯字面上的解释是USB连接模式,可以在MTP和DAC模式之间切换……但中文的宣传资料里并没有提及CT10支持DAC模式,而在官网的电子说明文档里,倒是明确写着支持作为外置声卡连接电脑工作的……
不过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在OSX系统下虽然能准确识别CT10为声卡,但并不能让它正常发声,关于这点希望后续官网客服能予以解答吧。
【External USB】USB AUDIO输出的开关,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个选项从上面的【USB Mode】里剥离出来。
而且文宣中称CT10支持5.6MHz的DoP输出,但无论是配搭Audirect whistle、N5ii、R3都不能正确点亮DoP模式的状态灯。倒是PCM模式就很正常,不过在播放MQA或者DXD采样率文件时,延迟会比较明显。
此外系统还隐藏里两个按钮,需要在【菜单】里设置才可以看到,分别是【DLNA Link】和【Settings】,分别用于打开DLNA功能,以及进入【菜单】界面。
至于底部通知栏,相当部分位置用于显示当前曲目的具体信息,底部4个图标分别代表【返回当前曲目所在目录】【添加到播放列表】【随机播放】【循环播放】,而官方将此称之为“播放器控制面板”……逗我玩的吧~!
果然是亲儿子啊~!
APP的作用是搭建基于DLNA的服务器端,并且可以添加用于流媒体播放的歌曲目录,之后就可以在CT10上直接访问相关的目录和文件。
不过当使用DLNA功能时,储存在CT10本地的文件就暂时不能访问了,在【菜单】界面顶部会显示当前访问的DLNA服务器,下方的分类图标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CT10也可以作为推送方,借助其他支持DLNA的设备来播放音乐。
但从实际体验来看,即便网络非常给力,播放DSD64格式的音乐时,延迟及卡顿已经非常明显了,更多时候DLNA也就听听低采样率的FLAC/APE甚至有损压缩的MP3而已。
再不说这部分,观众们会不高兴的!
前言部分我也提到过,TERATON模块实际上是凭借艾利和多年来设计和生产音乐播放器的经验,替代下游厂家提前做好方案和整合的结果。理论上模块可以根据不同厂家的需要,或者参照模仿的对象来进行定制。
而CT10所使用的TERATON模块,按照发布会上明亮的说法,是参考AK70的配置和调音的,因此选用的DAC都是Cirrus Logic的CS4398——它的指标在今天看来会让人觉得有点落后,最高只支持192kHz/24bit PCM和DSD128,跟大多数使用ES9018或者AK4490的比都尚且有点吃亏。
不过,声音的好坏并不是看DAC就知道的,何况艾利和并没有公布CT10所用的TERATON模块整合的是什么功放结构和芯片,所以还是靠主观听感来评判吧。
CT10的输出推力相当有限,使用常规16欧阻抗入耳时也只有36mW,同比AK70也减少了约17%,随手拿个国砖来跟它比都会显得“洪荒之力”。此外,CT10砍掉了AK70上的2.5mm平衡输出接口,这就进一步限制了它的发挥,基本不要想伺候像RE800这样难推的耳塞了。不过得益于本身电平设置还算比较高,所以CT10用来推一些低阻高敏的入耳还是有不错的效果。
声音走向方面,CT10还是偏流行人声为主,以便迎合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及初烧的口味。中频部分比较突出,并且添加了一定程度的音染,从而使人声听起来更加饱满、有磁性;两端的延展都谈不上好,高频部分乍听对齿音抑制得不错,但仔细听会发现是因为细节和瞬态都没有被推出来;低频在配搭动铁耳机时比较合适,量感和控制力都不错,但当更换成像Titan5这样的大口径动圈入耳、而且低频量感本身就偏多的耳机时,难免会觉得低频过火了。
而声场似乎也比较平庸,无论主唱还是乐器基本都会紧密地围绕在离你很近的四周,听听流行乐还算凑合,大编制的交响乐基本不要指望能分辨出什么东西来。
总得来说,CT10的声音无论素质还是氛围都不太符合老烧的审美,AK的调音相对来说还是针对年轻人及初烧人群为主,跟国砖喜欢强调素质指标的走向截然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国砖跟洋砖经常吵得水火不容的缘故。
洋洋洒洒地扯了那么多(fei)话,也该收拾收拾回归到主题上了,艾利和TERATON模块到底行还是不行?
其实现阶段来说还不能取盖棺定论!(观众:你欠揍啊,骗我看这么久就这个答案!)
先别激动嘛~!
其实艾利和的本意是不错的,通过品牌本身的号召力,加上设计整合方面的经验,为第三方下游厂家提供便捷的模块成品,从而提升这些产品的素质和附加价值,还顺带帮自家亲儿子AK打打广告,实在是一箭双雕之举。
而CT10作为TERATON模块的试水产品,纵然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也不太会影响艾利和的战略布局。何况,这款针对AK70的未必符合客户的口味,艾利和后续可能还会推出240、320、380、甚至SP1000、KANN的TERATON模块,只要下游厂家愿意埋单,总有一款适合你~!
那CT10到底该如何评价呢?
先说优点吧。CT10作为TERATON模块的首发,在给予的待遇上,艾利和自然也不会亏待,很多AK系列的设计也被运用到CT10上,这就使得它的体验注定不会太差。而且艾利和对材质和工艺的把控也很出色,CT10虽然没有国砖堆料那么丧心病狂,但实际上手无论手感还是细节的处理都可圈可点。DLNA跟蓝牙aptX-HD的支持,加上内置第三方应用以及MQA,这都使得CT10在无线音乐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可能和便捷。
那么缺点呢?圆润的造型坑了屏幕!圆润的造型坑了屏幕!圆润的造型坑了屏幕!(重要事情说三遍)其次是这款TERATON模块的配置还是有点低,所以并不能真正展示实力。最后就是系统上还有些小不足,希望艾利和后续能一直像待自家亲儿子一样提供给力支持吧!
标签:艾利和,TERATON,ACTI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