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四>生活百科>出血热

出血热

2024-06-20 05:01:50 编辑:join 浏览量:569

出血热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类以发热、出血、休克以及致死率很高为特点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休克、全身疼痛、头痛、腰痛以及眼眶痛等,目前临床上并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

hemorrhagic fever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无遗传性

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其他

发热、出血

感染病毒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病毒分离血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

出血热具有传染性,患者应做好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根据感染病毒的不同可分为流行性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

1、流行性出血热 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能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毒,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类,其他动物包括猫、猪、犬和兔等。在我国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林区则以大林姬鼠为主。由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的血液和尿液中携带病毒,虽然有接触后发病的个别病例报道,但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2、登革出血热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潜伏期末及发热期内有传染性,主要局限于发病前6~18小时至发病后第3天,少数患者在病程第6天仍可在血液中分离出病毒。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占大多数,可能是更重要的传染源。

1、流行性出血热 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 2、登革出血热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东南亚和我国海南省,以埃及伊蛟为主;在太平洋岛屿和我国广东、广西,则以白纹伊蚊为主。在非流行期间,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流行性出血热在流行区隐性感染率可达3.5%~4.3%。

1、登革出血热临床上的病死率大约为1%~5%。 2、埃博拉出血热的致死率很高,临床上大约为25%~90%。

1、流行性出血热好发于男性青年农民和工人。 2、登革出血热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当地成年居民,在血清中几乎都可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发病以儿童为主。

流行性出血热季节和周期特征:虽然本病四季均能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其中姬鼠传播者以11~1月份为高峰,5~7月为小高峰。家鼠传播者以3~5月为高峰。林区姬鼠传播者以夏季为流行高峰。

出血热主要是由病毒传播引起的,临床上可引起人类出血热的病毒包括汉坦病毒、登革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破坏正常的凝血功能和血管壁,使患者呈现出血倾向。

1、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 2、登革出血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3、新疆出血热 新疆出血热是发生在我国的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病毒性出血热,国际上称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4、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是由纤丝病毒科的埃博拉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临床上出血热的典型症状是出血和发热,但不同的分型,症状也会有所区别。如流行性出血热可有低血压、少尿的表现,埃博拉出血热可有畏寒、头痛、肌痛等表现。

1、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潜伏期4~46天,一般为7~14天,以2周多见。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五期经过,但非典型病例明显增加。如轻型病例可出现越期现象,而重症患者则可出现发热期、体克期和少尿期之间的互相重叠。 2、登革出血热 典型登革热,有发热、头痛,肌痛、骨、关节痛不显著,但高热明显,体温超过39℃,个别达40~41℃,持续2~7天。出血倾向严重,如鼻出血、呕血、便血、咯血、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100m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会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3、新疆出血热 潜伏期一般为1~3天,范围1~12天,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困倦乏力、呕吐等症状。患者早期面部、胸部皮肤潮热等症状。 4、埃博拉出血热 典型病例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患者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的改变,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皮肤出血和血尿,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

1、肠道出血 以呕血、便血最为常见,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以表现为呼吸急促,出现发绀,肺部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干湿啰音。新近美国报道发生在新墨西哥州等地的汉坦病毒感染,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常于发病2~6天内因呼吸窘迫导致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达67%。 3、心源性肺水肿 主要是由肺毛细血管受损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突发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头痛、头胀、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大汗淋漓等。

突发高热、寒战,出血症状严重,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出现发热症状,持续不缓解,影响日常生活。 2、发现有出血倾向。 3、伴随头痛、肌肉疼痛以及关节疼痛者。 4、接触过出血热病人,出现以上症状者。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感染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有哪里不舒服吗? 2、您的症状是何时出现的?有加重、变化的情况吗? 3、您是否有去疫区工作、旅行或生活的经历? 4、您发病前是否有野生动物接触或是被叮咬的经历? 5、您周围是否有人出现类似的情况?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严重吗?死亡率高吗? 3、有哪些治疗方法? 4、我的疾病会传染吗?该如何防止疾病传染? 5、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来复查? 6、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患者出现发热、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做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病毒分离血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出血点的部位、大小等,还会检查有无肝脏、脾脏或淋巴结肿大。

1、血常规 可以检测人体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数量、淋巴细胞计数等,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情况。 2、尿常规 尿常规中的尿蛋白会对医生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可以在尿沉渣检测出汉坦病毒。 3、血液生化检查 主要检查患者的血气分析以及肝功能状况,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和少尿期会有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 4、凝血功能检查 了解患者凝血功能是否异常。 5、免疫学检查 主要是检查是否有病毒感染,并且是何种病毒感染。 6、病毒分离血检查 主要是分离出病毒,并检测是哪种病毒感染。

胸部X线检查:在胸部X线检查下,部分患者会有肺水肿的表现,还会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胸腔积液。

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和心肌受损表现,此外高血钾时出现T波高尖,低血钾时出现U波等。

医生根据病史(疫区生活史)及临床表现(发热、出血症状),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免疫学检查、病毒分离血检查等)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斑疹伤寒、急性毒性菌痢、休克型肺炎等疾病。

1、发热期与以下病毒鉴别 (1)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多有受凉史或流感接触史,或正值流感流行期。上呼吸道症状较突出,全身疾病随热退而明显好转。除咽红外,少有其他阳性体征。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流行于冬、春季,儿童多见,具有脑膜炎特有症状与体征如头痛显著,可有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为阳性。 (3)流行性斑疹伤寒:多发于卫生条件不良者,以发热伴头痛最为突出,自然热程多长于2周,可有一过性低血压,但无渗出体征。 (4)伤寒:发热期长,多无低血压,少见出血及尿量变化,中毒症状以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为主。 (5)钩端螺旋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有疫水接触史,高热、乏力显著,同时伴腓肠肌压痛和全身淋巴结肿大。 (6)败血症:常有原发病灶,寒战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但无渗出体征。血象呈细菌感染相,异型淋巴细胞少见。血培养阳性可确诊。 2、低血压休克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毒性菌痢:好发于夏秋季,儿童多发,多有不洁饮食史。起病急骤,以高热、畏寒、精神萎靡或惊厥为主,可迅速出现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或昏迷。肛拭或诊断性灌肠采集粪便标本检测有助于诊断。 (2)休克型肺炎:多有受凉史,病初有咳嗽、咳痰、胸痛、气急等呼吸道症状,多于2~3病日即发生休克,无明显渗出体征,也无异型淋巴细胞增高、血小板减低和严重蛋白尿,X线胸片检查有助确诊。

对于出血热,临床上以综合治疗为主,可采用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和对症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出血热,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三早一就”仍然是本病治疗原则,即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治疗中要注意防治休克、肾衰竭和出血。 2、登革出血热 主要是采用补液、抗休克和输血治疗。 3、新疆出血热 发热早期患者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足量液体和电解质,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抗病毒治疗可选择免疫血清或抗病毒药物。 4、埃博拉出血热 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和继发感染,治疗肾衰竭、出血及DIC等并发症。

详见对因治疗。

利巴韦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临床类型和治疗迟早、治疗措施是否正确等决定了流行性出血热的预后情况。并且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死率有明显的下降,主要还是由于诊断与治疗措施的改进;登革出血热如果伴有休克的情况下预后一般不是很好;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有效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药物,并且埃博拉出血热的致死率很高。

1、本病具有传染性,可传染给他人。 2、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肠道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但埃博拉出血热较难治愈。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患者在生活中要做好隔离措施,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家属。由于本病病情较重,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尽量戒烟,帮助身体恢复。

1、心理特点 (1)本病一般起病较急,患者可有发热、出血、头痛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从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2)部分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患者会过分担忧、恐惧,进而影响其对治愈的信心。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1、病情较重,需要卧床者,应注意定期翻身,以免产生压疮。 2、配合医生做好隔离措施,告知家属不要来探视,避免被传染。 3、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帮助身体恢复。 4、保持放松的心态,避免精神上的压力。 5、尽量戒烟戒酒。

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饮食调理,有助于促进康复。

1、治疗补液过程中食用半流质饮食和含钾量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 2、建议吃易消化、软、烂的食物,如面条、馒头等。 3、建议吃清淡少油、低脂低盐的食物,如白米粥、鸡蛋羹等。 4、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1、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2、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或过夜的食物。 3、避免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

1、部分出血热临床上已经有了针对的疫苗,所以患者可以考虑用疫苗来预防出血热。 2、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并且在食用其他表面没有被出血热病毒污染的食物时,最好是经过高温加热后再食用。因为空中可能会有飘浮的出血热病毒,通过风流而降落到食物上。出血热病毒极其微小,我们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但它却实实在在存在着。通过高温加热后,可以杀死食物中的出血热病毒,进而避免通过消化道感染出血热。 3、我们还应该避免通过接触而感染出血热。而在众多的感染者中,因接触而感染的患者有很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避免和其他陌生人接触,如果已经接触了一定要及时洗手。同时接触了公共设施后,也一定要及时洗手,避免感染出血热。

1、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出血热疫苗的研制。迄今研制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包括以痘苗病毒为表达载体的重组痘苗病毒活病毒、多肽疫苗及核酸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目前灭活疫苗已用于人群预防。我国研制的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有地鼠肾原代细胞疫苗(Ⅱ型和双价)、沙鼠肾原代细胞疫苗(Ⅰ型、Ⅱ型和双价)和乳鼠脑组织纯化疫苗(Ⅰ型)等,这些疫苗已在流行地区部分人群中试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和抗体阳转率达到90%~100%,不良反应轻。免疫程序为:根据当地流行的出血热病毒血清型选择疫苗,0、14日基础免疫2针后,第6个月强化1次。 2、埃博拉疫苗 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目前有默克公司研发的ERVEBO(rVSV-ZEBOV),用于预防18岁以上的成人感染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

标签:出血热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四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4.com/life/15766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