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四>百科知识>什么是阳历

什么是阳历

2024-06-18 01:38:36 编辑:join 浏览量:620

什么是阳历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依据。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春分阳光直射在赤道时,当天昼夜时间平均,之后北半球的日照时间逐渐变长,气温随之升高,直至夏至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时,日照时间达到最长,接着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到秋分阳光再次直射赤道,昼夜时间又再平均,此后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渐变短,

气温跟着降低,直至冬至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时,日照时间达到最短,后来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再回到春分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日照时间在夏至时达最短,冬至时达最长,与北半球相反),依此太阳直射点周期性变化,2000年时计365天5小时48分45.19秒(或计365.2421897天),定为一个回归年,所制定的历法,称为“回归阳历”。

我国的阳历有四种:干支历、十二气历、天历和彝族太阳历。

1、干支历

中华农历是阴阳合历,月亮历(阴历)论初一十五,天干地支是论太阳与地球关系,是阳历,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

2、十二气历

十二气历由北宋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在宋神宗时期所创。

3、天历

天历其实是十二气历。在北宋数百多年后的1855年被太平天国所颁布使用,后又传至英国而英国至今仍用此法以统计农业气侯和农事生产的依据。

4、彝族太阳历

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是送祖日。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祖,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按照古老的彝族太阳历,一年中要过两次年。

扩展资料

下述历法皆以365天定为一年,与回归年有所误差,籍由置闰的方式,在指定的期间加入一天,被延长的一年称之为闰年,其他称为平年。以下为回归阳历:

1、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即公历,1年分为12个月。

2、儒略历(Julian calendar),1年分为12个月。

3、巴哈伊历(Bahá'í calendar),1年分为19个月。

4、科普特历(Coptic calendar),1年分为13个月。

5、伊朗历(Iranian calendar),1年分为12个月。

参考资料来源: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扩展资料:

关于时间的常识:

1、一刻钟是15分钟

我国古代有十二时辰计时制、百刻计时制等计时方法。十二时辰制把一昼夜等分为12段,与十二地支相对,每个时辰又分为初和正。百刻记时制来源于沙漏或水漏,把一昼夜24小时等分100刻,每刻约合现在的14.4分钟。

而现在每刻15分钟始于康熙8年(1669年),因为当时皇宫中已使用西方的计时钟,康熙皇帝又善于接收外来文化,在经过4年的激烈争论后,最后把原来的一昼夜100刻改为96刻,这样每刻钟就成了15分钟,没有余数,省去了西方钟表时间与中国传统时间换算的麻烦。

清初1小时改为4刻后,其名称分别为:初刻、一刻、二刻和三刻,如3时20分,对应的表述为寅初一刻五分或三时一刻五分。这一名称和用法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

2、一日始,非子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时段,并与12地支相对,每个时段是现在的2个小时,由于每个朝代所采用的历法不同,农历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和正月初一都曾做为一年的开始,子时(23时至次日1时)、丑时(1时至3时)、寅时(3时至5时)也都曾做为一天的开始。

现在使用的农历是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夏历,夏历新年开始的“一元复始”指的是正月初一寅时(3时至5时),而非零时。当然,阳历是现在世界上的通行历法,为了统计和应用上的方便,人们也就渐渐把农历的夜半定为一日之始,并得到官方承认。

参考资料来源:

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

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

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公历=阳历 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

农历=阴历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扩展资料:

农历和阴历的区别

1、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是阴历。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包括象这样“八月十五月亮圆”表示的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也包括“清明节”这样按“节气”来表达的、总在每年的4月5日这样的太阳历。

所以,经常会在日历上看到“农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这样的表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农历中的阴历表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则是农历中的阳历表示法。

2、从字面上理解,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这主要跟我们的习惯有关。

因为作为中国日期记录及节日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农历中的阴历来定义的。比如“除夕”就是腊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端午节等等都如此。

而用农历中的阳历来表示的好象只有一个算不上节日的“清明节”。农历中的阳历就是24节气,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说起来,农历中的阳历倒更能代表“农历”这个称谓。

参考资料来源:

阴历与阳历阴历也叫农历。农历的一年是354天,是按照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计算的。农历的一年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

阳历也叫公历。阳历的一年是365天,是按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计算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多一点。

阳历(一年365天)比阴历(一年354天)每年多出11天多,为了避免阳历的月份与阴历的月份越拉越大,就用闰月来找补。19年中有7个闰月年。一般是农历的春节前立春的,第二年不闰月。过了春节立春的,这一年就有个闰月了。

阳历的一年中,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都是30天。2月份一般是28天。2月份4年有一个29天。为什么多出这一天,是因为阳历每年是365天5小时多,差不多4年就会多出一天时间。至于那一年的2月是29天,你只要把公元计年的年份除4,没有余数的那一年2月就是29天。如2004年,除4,没有余数,那这一年的2月肯定是29天,2005、2006、2007除4都有余数,这三年中的2月肯定是28天。

为什么阳历的2月是28天?这是古罗马在制定日历时,起初设想月份的单数为31天,双数为30天。但这样一年是366天,比365天多出一天,必须从12个月中抠出一天。因为在古罗马,执行死刑都在2月份,所以都认为这个月不吉利,那就从2月中抠出一天,成了29天。当时一罗马大帝出生在有30天的8月,比上一任出生在有31天的7月的大帝少一天。他就又从2月份中抠出一天,加到8月份。从此阳历的2月就成了28天,本应是30天的8月份成了31天

标签:阳历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四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4.com/article/9657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