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
[ shǒu wǔ zú dǎo ]
蹈:顿足踏地。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1、【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白话:歌咏也有不足,不能表达出身体形态所具有的感染力。
2、【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得意洋洋
【解释】: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出自】:《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白话: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特别得意的样子。
手舞足蹈释义: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手舞足蹈:shǒu wǔ zú dǎo。
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译文: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扩展资料:
手舞足蹈为形容词,用作谓语、状语;指人得意。
同义词:欢天喜地、欢欣鼓舞
反义词:闷闷不乐、不苟言笑
1、闷闷不乐:[ mèn mèn bù lè ]
【解释】: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不快乐。
2、不苟言笑:[ bù gǒu yán xiào ]
【解释】: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自】:《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示例】: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表情庄重、严肃。
3、欢欣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
【解释】: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出自】: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示例】:但在革命成功了的当时,我们一般的人是怎样地~哟!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shǒu
wǔ
zú
dǎo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典故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近义词
欢天喜地、欢欣鼓舞
反义词
闷闷不乐、不苟言笑
英文翻译
jump
about
joyful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成语举例:(1)每当他找到一道难题的突破口时,就禁不住地手舞足蹈起来。(2)小明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手舞足蹈。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足,不能读作“zhú”。
成语辨形:蹈,不能写作“倒”。
成语辨析:手舞足蹈和“兴高采烈”;都有“非常高兴”的意思。但手舞足蹈偏重于动作状态;“兴高采烈”偏重于形容心情。
成语谜面:做广播体操
手舞足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ǒu wǔ zú
dǎo,意思是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
手舞足蹈的意思就是说描述了一个人的高兴的状态,手和脚同时的舞动起来,表示一个人非常的开心,高兴
标签: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