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军装备的步兵枪械中,有两把枪械的作战性能,是在侵华日军之上的,一把就是大名鼎鼎且装备数量在10万挺以上的捷克ZB-26轻机枪;另外一把则是用当时的领导人命名的中正式骑步枪。
此枪是中国在引进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的基础上访制的,与栓动步枪的巅峰之作毛瑟98K是近亲,毛瑟98K就是在毛瑟1924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来。
中正式步枪,由当时的军政部向德国毛瑟兵工厂购得1924式步枪1万支,并索取了此枪全套技术图纸和资料,由兵工署交巩县兵工厂制造,1935年正式投入生产,定名为24年式步枪,此后改称中正式骑步枪。
枪长1.1米,枪重4公斤,口径7.92毫米,5发弹仓供弹,初速810米/秒,标尺射程2000米,发射1898式毛瑟尖弹及重尖弹,弹药和捷克ZB-26轻机枪通用。
此枪由于量产较低,从1935年投入生产,到1949年期间,生产装备数量尚不足70万把,除了巩县兵工厂以外,金陵兵工厂、重庆兵工厂、浙江铁工厂、第一工厂、第四十一工厂等均有所制造,因此,导致枪械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发射7.92毫米×57毫米毛瑟S型重尖弹,弹丸初速高,弹道性能好,子弹不易受横风影响,打到人体重要部位上非死即重伤,因此,中正式骑步枪除了射击精度较高以外,还具备弹丸杀伤力大的特点。
此外,此枪有效射程600米以上,具备射程远的特点,弹丸威力大于侵华日军同期装备的6.5毫米三八式步枪,后坐力要远大于三八式步枪,但后坐力在射手可控范围内,基本上不影响此枪在战场上技战术性能的发挥。
当时,中正式骑步枪,即便放眼全球,在5发栓动步枪领域,也是一把性能较好的步枪,只可惜由于战争爆发,兵工厂忙于向大西南搬迁,以及躲避日军的轰炸,导致整枪的产量一直上不去,只能装备国军中央军使用,且装备数量依然偏少。
其他军队还在持续使用落后三八式步枪脱胎于1888年式委员会步枪的汉阳造,甚至清代生产的已经陈旧不堪的老套筒,中国军队就是用如此低劣的枪械,抗击武装到牙齿的日军。
中正式骑步枪,枪长1.1米;三八式步枪枪长1.27米,装上长长的军刺肉搏时,由于枪长比三八式要短,因此,在拼刺刀时,中正式骑步枪就要明显吃亏,本身的拼刺训练,无论是难度还是强度,都要远逊于日军。
抗战题材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一名日军士兵连续刺倒三名国军,真较实体现了白刃战中双方士兵的差距;一般拼刺时,使用中正式骑步枪的国军,面对使用三八式步枪的日军,往往凶多吉少,这是历史客观事实。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正式步枪的性能还是很优秀的。
它仿造德国毛瑟M1924步枪,这也是著名的德国毛瑟98k的原型。
步枪采用7.92毫米尖头弹,以区别老套筒的圆头弹。
中正式步枪的综合性能强于日军三八式步枪,最大的特点是威力大。
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可以说是二战中,威力最大的子弹之一。
盟军经过分析,认为被这种子弹射中头部和左胸,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几乎是必死无疑。
如果击中右胸和腹部的话,存活率不到是百分之五十。
即便击中四肢等非致命部位,致死率也非常高。
要知道,以上还只是致死率,不是治伤率。
被7.92毫米子弹击中以后,子弹进入人体产生巨大空枪效应,子弹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翻转,破坏性很强。基本只要被一枪击中,残疾的可能性很大,轻伤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除了大威力以外,中正式步枪的精度还很高。
在有效射程内,优秀射手可以达到极高的精度。其实,即便多年后,一些国军将领在台湾仍然喜欢使用中正式步枪打猎,尤其是打鸟,就是因为精度很高。
原则上,中正式步枪只要安装瞄准镜就可以作为狙击枪使用,有效射程可以扩展到600到800米。
在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都颇有一些中正式步枪的特级射手。
一些国军老兵,喜欢在夜晚用中正式步枪,表演射中50米外香烟头的绝技。
另外,中正式步枪的可靠性很高。
作为德国成熟的设计,中正式步枪没有任何设计上的缺陷,堪称完美。
可以这么说,中正式步枪就是单发手拉步枪的顶峰制作,后世也没有什么枪械能够超越它。
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中正式步枪也有问题,就是后坐力较大。
7.92毫米子弹的后坐力,远远大于日军三八式步枪的6.5毫米子弹。因此,新兵使用中正式步枪联系时,会有较大的畏惧心理。
萨沙也打过中正式步枪,第一次开枪把我吓一大跳,这后坐力太强了,顶的肩膀很疼,顿时有了恐惧心理,磨磨蹭蹭不开第二枪。
总体来说,中正式步枪的性能是没话说的。
可惜,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
生产中正式步枪的兵工厂,在抗战中几次长距离搬迁,几次被日军飞机轰炸,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其中,巩县兵工厂和金陵兵工厂的中正式步枪,质量最好,数量最多。
但还有其他兵工厂,比如浙铁、广东等兵工厂的质量就层次不齐。
颇有一些中正式步枪,有效射程应该是400米,实际只能打准200米内的目标。
中正式步枪是非常实用的武器,也耐用。萨沙记得江苏民兵在六七十年代训练时,有的还用中正式步枪。
现在很多年青人都爱吃鸡,都非常熟悉98K,中正式就是中国仿制的98K原型,德国的M1924步枪。这款步枪基本已经是栓动步枪的巅峰,性能无话可说,比日本三八步枪强!不过具体到中国抗战,中正式一共只仿制六十万支,对于战争消耗,缺口很大。所以连仿委员会步枪的汉阳造也一样在用。六十万只中正式里面,还包括质量好的如金陵兵工厂出品的,巩县兵工厂出品的,以及其它兵工厂出品,金陵和巩县兵工厂出的质量还可以,大多数不说都赶上原枪,差距也不是很大,但别的兵工厂出品的,质量就参差不齐,很难言说了。枪本身没问题的话,杀伤威力肯定要优于三八步枪。不过关于三八步枪,现在网上有个传言,就是说三八步枪穿透力强,挨上一枪,不是要害的话,一枪两眼,伤害反而不大,这个说法有一部份是对的,就是说三八步枪确实有这问题,不过不是枪的问题,而是有板弹子弹的问题,而且这问题在长城抗战时,日本人自己也发现了,在有坂子弹上也做了些改进,那之后的三八步枪,也就没那么好挨了。我们所说中正式步枪,综合性能要强于三八步枪,说的可是子弹改进后的三八步枪。非常遗憾,这只是一只国产仿制的步枪,并非国人自己设计,但是在那个年代里面,能有工厂仿制出这种步枪,而且品质还不错,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我们没什么空中优势,兵工厂被日本人反复轰炸,机床设备动不动就要转移隐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个产量和质量,还能有什么可责怪的?而且老实说,战争,尤其是到抗战这种现代意义上的灭国之战,指望靠一款步兵轻武器的步枪,就改变结局,是不可能的,三八步枪同样是拴动步枪里的优秀作品,跟中正式比,差距是有,却也没差到拉开多大差距,而且日本军队整体都优于当时的中国军队,真正的优势是建立在战场上后方支援的重火力上,步枪机枪稍差一点,不是问题。
现在很多年青人都爱吃鸡,都非常熟悉98K,中正式就是中国仿制的98K原型,德国的M1924步枪。这款步枪基本已经是栓动步枪的巅峰,性能无话可说,比日本三八步枪强!不过具体到中国抗战,中正式一共只仿制六十万支,对于战争消耗,缺口很大。所以连仿委员会步枪的汉阳造也一样在用。六十万只中正式里面,还包括质量好的如金陵兵工厂出品的,巩县兵工厂出品的,以及其它兵工厂出品,金陵和巩县兵工厂出的质量还可以,大多数不说都赶上原枪,差距也不是很大,但别的兵工厂出品的,质量就参差不齐,很难言说了。枪本身没问题的话,杀伤威力肯定要优于三八步枪。不过关于三八步枪,现在网上有个传言,就是说三八步枪穿透力强,挨上一枪,不是要害的话,一枪两眼,伤害反而不大,这个说法有一部份是对的,就是说三八步枪确实有这问题,不过不是枪的问题,而是有板弹子弹的问题,而且这问题在长城抗战时,日本人自己也发现了,在有坂子弹上也做了些改进,那之后的三八步枪,也就没那么好挨了。我们所说中正式步枪,综合性能要强于三八步枪,说的可是子弹改进后的三八步枪。非常遗憾,这只是一只国产仿制的步枪,并非国人自己设计,但是在那个年代里面,能有工厂仿制出这种步枪,而且品质还不错,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我们没什么空中优势,兵工厂被日本人反复轰炸,机床设备动不动就要转移隐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个产量和质量,还能有什么可责怪的?而且老实说,战争,尤其是到抗战这种现代意义上的灭国之战,指望靠一款步兵轻武器的步枪,就改变结局,是不可能的,三八步枪同样是拴动步枪里的优秀作品,跟中正式比,差距是有,却也没差到拉开多大差距,而且日本军队整体都优于当时的中国军队,真正的优势是建立在战场上后方支援的重火力上,步枪机枪稍差一点,不是问题。
现在很多年青人都爱吃鸡,都非常熟悉98K,中正式就是中国仿制的98K原型,德国的M1924步枪。这款步枪基本已经是栓动步枪的巅峰,性能无话可说,比日本三八步枪强!不过具体到中国抗战,中正式一共只仿制六十万支,对于战争消耗,缺口很大。所以连仿委员会步枪的汉阳造也一样在用。六十万只中正式里面,还包括质量好的如金陵兵工厂出品的,巩县兵工厂出品的,以及其它兵工厂出品,金陵和巩县兵工厂出的质量还可以,大多数不说都赶上原枪,差距也不是很大,但别的兵工厂出品的,质量就参差不齐,很难言说了。枪本身没问题的话,杀伤威力肯定要优于三八步枪。不过关于三八步枪,现在网上有个传言,就是说三八步枪穿透力强,挨上一枪,不是要害的话,一枪两眼,伤害反而不大,这个说法有一部份是对的,就是说三八步枪确实有这问题,不过不是枪的问题,而是有板弹子弹的问题,而且这问题在长城抗战时,日本人自己也发现了,在有坂子弹上也做了些改进,那之后的三八步枪,也就没那么好挨了。我们所说中正式步枪,综合性能要强于三八步枪,说的可是子弹改进后的三八步枪。非常遗憾,这只是一只国产仿制的步枪,并非国人自己设计,但是在那个年代里面,能有工厂仿制出这种步枪,而且品质还不错,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我们没什么空中优势,兵工厂被日本人反复轰炸,机床设备动不动就要转移隐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个产量和质量,还能有什么可责怪的?而且老实说,战争,尤其是到抗战这种现代意义上的灭国之战,指望靠一款步兵轻武器的步枪,就改变结局,是不可能的,三八步枪同样是拴动步枪里的优秀作品,跟中正式比,差距是有,却也没差到拉开多大差距,而且日本军队整体都优于当时的中国军队,真正的优势是建立在战场上后方支援的重火力上,步枪机枪稍差一点,不是问题。
中正式步枪的产量并不高,抗战中的产量约有60万支。中正式步枪仿制自德国的毛瑟1924式步枪,毛瑟1924是德国根据一战的经验对于毛瑟1898的改进型,毛瑟工厂称为标准型,后来的进一步改进型就是现在名声大噪的98K。
中正式步枪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种制式步枪,国民政府在抗战前确定中正式步枪作为制式步枪,但是由于中国的兵工厂产能不足,所以制式步枪只是纸面上制式步枪。
从纸面上来看,中正式的性能是不错的,这个可以看看毛瑟98K的表现,而且中正式使用的弹药已经是流线型的尖弹,而不是汉阳造的圆头弹,汉阳造和三八式步枪性能上最大的差距就是由于使用的弹药造成的。第一代无烟火药步枪弹都是圆形弹头,但是过了几年的时间,各国就都把圆形弹头换成了尖头流线型,但是汉阳造没有赶上这个时代,而中正式使用的就是尖头弹了。在比如有效射程精度什么的,中正式和日军的步枪没有什么差距。
不过由于中国当时工业基础的薄弱,量产后的中正式质量要稍微差一点,而且由于工厂公差控制的问题,各个枪厂之间的零件不能互换,这个对于战时的维修是一个麻烦,不过这种事好办,就需要一把锉刀,
步枪的发展趋势是要求短小轻便,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正式是符合这个潮流的,而中国战场的特殊情况是会出现一些白刃战的情况,而由于中正式全枪长比日军的三八式全枪长短,所以白刃战中吃亏,当时中国是通过使用加长刺刀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种加长刺刀产量很少,不能满足前线的需要。
不过白刃战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部队有不同的办法,国军是通过加长刺刀,而八路的做法是另一种,八路军对于步枪的要求就是短小轻便,有效射程在300米内就可以,这就是八路军在自己研制81式马步枪时候的要求,而对于白刃战,八路军是强调刺刀的快速打开,就像后来的56式半自动那样,打开卡扣,向上一甩刺刀就就位了,这对于八路这种经常发生遭遇战的时候更加便利。当然这种做法是没办法用在中正式上边的,就算用也是刺刀也是要折叠在枪管的两侧,而不是下边。再说,能用子弹解决就不要用刺刀,用刺刀解决就暴露出中国军队训练差的弱点,日军在白刃战中的优势更多的是依靠严格的训练,并不是完全靠那个长长的三八大盖。如果三八大盖够用,日本人就不用推出99步枪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步枪,不能光看纸面性能,纸面性能都是早期版中正式步枪的数据。早期仿造德国M1924式步枪的中正式步枪,只有12万支。很多原材料,甚至是枪托木,实际都是进口的。
那批中正式步枪的质量最好,到了1938年底,中正式步枪的军工厂在烟溪遭到日军轰炸,实际上工厂已经被摧毁,损失了很多机器设备。而且,由于海岸线被日军封锁,进口的原材料也无法输入我国。此后生产的30多万支中正式步枪质量实际上是下降的。
因此,美国枪械收藏家们对中正式步枪可以说是恶评如潮,认为它性能很差,制造粗糙,和它的原型毛瑟M-1924式步枪差距巨大。
主要原因是巩县兵工厂多次搬迁,生产时断时续,加之造枪材料短缺和质量控制不过关。导致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不是很好。同时生产中正式步枪的几个工厂都没有实现标准化,他们生产的步枪都有一些微小的差异。
另外就是枪机太重,拉动相对困难,持续射击的时候,还会造成过热,枪匣与枪机因受热膨胀而紧贴在一起,枪机就更难拉动。
但是,这种步枪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子弹初速高,弹道比较好,杀伤威力大,同时非常结实,操作简单。是当时抗战我国精锐部队才有的主力步枪。
正儿八经的毛瑟标准型步枪亲儿子,设计上是没毛病的,国内当时主要四个厂——巩县、汉阳、金陵、广东四个官厂生产,质量上没缺陷,无非4个厂子之间的步枪零件可能因为设计图或者模具上的偏差,导致不能互换。
虽然中正和98K一样都是600mm的枪管,但是子弹用的是毛瑟轻尖弹而非98K在欧洲战场用的重尖弹。虽然这在200米距离之内的初速和动能略高于重弹。但是在远距离存能和速度上弱于重弹,超过200米之后的精度也低。
相比起三八大盖来说,中正口径较大,初速也高。200米之内的精度不弱于三八,毁伤远超过三八。但是枪短,和三八这种鬼畜长度拼刺不利。
话说我们那会又不是个机械化程度高的军队...为毛拍脑子用上了短管的步枪...
中正式步枪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国产制式步枪,仿制于德国98K毛瑟步枪,于1935年开始量产,总共生产约60万支。
这支拥有着优良德式步枪血统的中式步枪同样也拥有着优异的性能。
首先,中正式步枪枪身短,只有1.1米,比同时期各国步枪的枪身都短,便于携带。为了弥补白刃战时的不足,枪身的刺刀特地加长,达到57.5公分。于是在近距离格斗时,只要持枪人刺杀技术过硬,中正式的性能绝不亚于任何一款步枪。
其次,中正式步枪使用七九口径尖头枪弹,与同时期中国国产的捷克轻机枪、驳壳枪、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弹都是通用的。无论是精度还是杀伤力都比同时期的日本三八式步枪要高。
敌军士兵被中正式击中,被击毙不用说,如果是侥幸不死也必然重伤。要知道,在战场上,士兵被击伤对于一支部队战斗力的削弱程度要高于被击毙。士兵被击毙自然不用多管,被击伤在多数情况下不能不管。要管理伤员就需要人手,并且伤势决定管理人数。于是,中正步枪不仅可以作为常规步枪使用,还可以作为狙击一类的特种步枪使用。
因此,在长期的国内革命战争中,中正式步枪以其优异的性能深得中国军队官兵喜爱,从而长期在国共军队中挑大梁,一直到50年代中期才全部退出现役。
中国仿制德国毛瑟工厂的枪械可以历史悠久,早在1865年“洋务运动”时期,由李鸿章,曾国藩等晚清重臣,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最早,同时也是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
1867年江南制造局成功仿制了毛瑟11毫米前膛步枪,由于使用黑火药和铅弹头威力惊人。当时这款步枪就算在世界上都称的上先进水平。总体来说中国仿制步枪的起点并不低。
到了1933年,由于过去常年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国装备了日,德,美,英,法,苏等10几个国家的步枪,步枪种类超过30种。这些步枪的口径就有6,7种,相同口径使用的步枪弹种类也不一样,导致中国光弹药就有20余种,致使军队的后勤部门经常ma niang。同时子弹种类的繁杂也不利于战争的进行,和军队的训练。于是当时中国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决定仿制德国M1924式步枪。M1924式步枪,源自于毛瑟最成功的M1898式步枪,后又经过各项改进,最终成就了毛瑟M1924式步枪的辉煌。M1924式步枪可以说是当时欧洲步枪界的标杆,和设计巅峰。
中国得到相关图纸和有关技术后,把仿制步枪的任务交给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巩县兵工厂,由于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仅仅一年后,中国就已经完全掌握了该枪的全部技术。到了1935年初中国已经可以小规模生产。同年8月该枪造成量产,并正式命名为中正式步骑枪。(由于当时是民国二十四年,所以也称为24式步枪)。
威力巨大二战中德国毛瑟98k被成为是杀伤力最大的步枪,作为和98k师出同门的步枪,威力自然也不会太弱,所谓虎父无犬子。中正式使用的7.92毫米子弹,射中敌人后,会发生严重的变形和翻滚,可以造成巨大的空洞。这与日本的三八大盖恰恰相反,日本三八大盖精度高,穿透力强,射程远,但是对人的杀伤力却远远不及中正式,一般三八大盖进去一个小洞,出来也是一个小洞,对人的杀伤作用并不强,但是中正式就不了,进去小,出来的时候则会是一个大洞,对人的杀伤作用远远大于三八式步枪。
精度高电影《兵临城下》中,与主角瓦西里对狙的德军康尼少校用的就是一把安装了倍镜的98k。二战中德军培养了大量的狙击手,但是他们的枪却并没有改变,而仅仅是增配了一个ZF41/ZF42型瞄准镜。当时的98k优秀到什么地步,安装一个4倍镜就可以轻松击杀400米处目标,如果安装一个6倍镜甚至可以击杀1000米处的目标,而二战中狙击步枪的射程一般只有800米。
那作为师出同门的中正式步枪精度自然也不弱,在桂南昆仑关战役中中国一名士兵就曾用中正式步枪击杀日本旅团长中村正雄,但是鬼子却连这名中国士兵的影子都没见到。
易于建造我们会发现中正式步枪比日本的三八式要短一些,这是因为此枪是按照欧洲人的枪生产的,同时期,欧洲人身材高大,而中国人由于当时中国经济不好,国力衰弱,士兵普遍营养不良,体型矮小并且相对力气也要小一些,于是决定把枪缩短一些,零件也减少了一些(94个)这样重量就轻一点,但是后来在与日本的白刃战中,就吃了步枪短的亏,中正式步枪装上刺刀,和日本的三八式步枪装上刺刀相比足足短了10公分,就是这10公分在战场上往往就是致命的。
虽然在白刃战中步枪短比较吃亏,但是并不能否认这种技术带来的优势,在二战中步枪80%的战斗都发生在400米内,因此高射程其实意义并不大,像日本的三大大盖如果白刃战时开枪很可能穿好几个士兵,很容易打到自己人。因此简短了枪管都步枪的优势影响并不大。但是却带来不少好处,短枪管容易在狭窄的空间使用,减少步枪负重,降低了生产难度。制造一支步枪最耗时的就是枪管,因此对于增加产量,节约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总体上来说中正式步枪,品质非常优秀,是中国第一款全国范围内的制式步枪,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自清末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就一直引进和仿制外国制造的武器,特别是德国毛瑟系列步枪格外受欢迎。19世纪30年代,蒋氏击败了各路军阀,从形式上实现了统一。为改变军队武器杂乱的局面,他开始尝试统一制式武器。1932年,国府决定将德国1924式毛瑟步枪进行仿制,并作为国军的制式步枪。
这款步枪在当时,算得上是很新式的步枪了,所以蒋氏对此枪的仿制非常重视,多次前往兵工厂视察,还提出了改进意见。他认为中国士兵没有德国士兵高大,应该把枪托缩短,而且中国战场上近身肉搏战较多,加长刺刀也很重要。就这样,1924式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诞生,为了使蒋氏在仿制步枪的过程有参与感,所以国府将仿制来的步枪命名为中正式步枪。
从国府当时对中正式步枪的重视程度来看,它的性能肯定算不错的。二战时期德国著名的98K步枪的原型也是毛瑟1924式步枪。中正式步枪重约4千克(不含刺刀),全长1110毫米,可以兼作步枪和骑枪之用,它采用旋转后拉式手动枪机,发射7.92毫米尖头弹,枪口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抗战时期,中正式步枪凭借火力强大、坚实耐用等优点,受到中国士兵的喜爱。当时日军的三八式步枪虽然射程远,精准度高,但威力略显不足,击中目标后通常形成贯通伤,而中正式步枪使用的是7.92尖头弹,其初速高,杀伤力特别强。
然而,在抗战初期,由于中国空军力量薄弱,日军掌握了制空权,大量生产中正式步枪的兵工厂遭日军打击,只好被迫西迁,所以抗战时期生产的中正式步枪质量要差一些。
从步枪更新换代的历程来看,中正式步枪的设计理念,至少比三八式步枪领先了20年。中正式步枪属于新式的短步枪,在一战结束之后,各国都缩短了步枪的长度,将原有的长步枪换成了短步枪,中正式步枪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三八式步枪属于老式的长步枪,长步枪的优点是射程远精确度高,但是长步枪受到长度的限制,只适合阵地战和白刃战使用,在灵活作战中的效果不如短步枪。
长步枪的优缺点步枪的精确度跟步枪的枪管长度成正比例,步枪的枪管越长,精确度就越高,射程也就越远。长步枪能够在一战结束前被大量使用,主要就是因为长步枪的射程更远,精确度更高,适合在阵地战的时候进行远程射击。(一战时期的战争模式主要是阵地战)
同时长步枪还拥有更长的拼刺长度,能够在白刃战中占据明显的优势。长步枪的缺点是长度较长,不适合在灵活作战的时候使用。特别是在巷战中,长步枪长度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极大的制约了士兵的灵活性。
短步枪的优缺点短步枪的优点是更加方便易携带,在一战结束之后,战场的武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传统的阵地战已经被淘汰,步坦结合作战和机械化作战成为战场的主流。在这种情况下,步枪的射程和拼刺能力都已经不再重要,步枪的便携性成为了战场的新需求。各国为了适应新的战场需求,都在努力缩短步枪的长度。
由于步枪的射程和精准度跟步枪的枪管长度成正比,短步枪相比于长步枪,也存在两个缺陷。第一个缺陷就是短步枪不如长步枪的射程远,第二个缺陷是短步枪在拼刺的时候不如长步枪更长。
中正式步枪的性能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和民国政府有过一段很好的蜜月期,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帮助下,民国政府开始仿造德军的制式武器。中正式步枪是仿造的德国的毛瑟1924步枪,因为中国人的身高不如德国人更高,蒋介石在视察兵工厂的时候,要求将中正式步枪的长度降低,改为了更适合中国军人的长度。
改进后的中正式步枪长度为1110mm,比日本的三八式步枪短180mm。中正式步枪继承了毛瑟步枪的大部分优点,无论是精准度还是威力都十分的出色,是民国时期我国生产的最好的一款步枪。
中正式步枪不如三八式步枪更适合中国战场最好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东西,虽然中正式步枪比三八式步枪更加先进,但是从中国战场的情况来看,中正式步枪显然不如三八式步枪更适合中国战场的需求。二战时期中国军队的装备非常落后,很少装备重型武器,更没有机械化部队。
因此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交战的时候,仍然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中正式步枪适合打灵活作战,却不适合在阵地战中使用。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士兵依靠着三八式步枪的射程优势和拼刺优势,反而能够在阵地战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总结总的来说,中正式步枪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制式步枪,在我国整体工业水平落后的民国时期,我国能够生产出中正式步枪这种高性能步枪确实很不容易。从步枪的发展历史来看,中正式步枪的设计理念,要比三八式步枪更加先进。不过在阵地战和白刃战中,枪管更长的三八式步枪要比中正式步枪更具备优势。
标签:步枪,数量,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