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江苏省卫生厅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资助,我有幸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访问香港大学外科学系(香港玛丽医院外科),期间学习、收获、感触颇多,现稍作整理成文,供大家了解。香港大学是亚洲排名(综合排名)第一的大学,访问期间恰逢其100周年建校纪念。港大是类似扬大的多学院、分散式、花园开放式大学,尤以理工、医学见长。医学院因李嘉诚先生捐资10亿元而冠以李嘉诚医学院。其医学院类似于国内大学医学院,注重基础医学院,而临床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中西医学院等相对独立,至于临床则完全游离,划分为香港大学外科学系、麻醉学系、妇产科学系、骨科学系等。温总去年访问港大时只访问了李嘉诚医学院,概因港大本部校园内有“89”风波纪念碑以及民主墙等摆设。外科学系下辖肝胆胰(HBP)、肝移植(LT)、小儿外科学(PS)、食管上肠胃外科(EGI)、结直肠(CRS)以及内分泌外科、血管外科等。系主任即外科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上达教授。范教授以及他的HBP是港岛、大陆、乃至亚洲、世界级的肝移植大师及团队。1996年完成全球首例成人间活体供肝右半肝移植。浙大一附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教授是他的弟子,也是我院朱远方主任的师兄弟。我访问前一周,他(范上达教授)刚刚完成了一例香港海关职员因肝外伤无法止血而紧急活体供肝手术。结果,供体、受体手术十分成功(供体为受体海关关员的上司),在港岛引起了轰动。2010年他们全年完成LT(活体)99例,2009年102例,死亡率均极低(1-2%)。见范教授还比较麻烦,他有4个秘书,分别负责教学、科研、临床、访问等范围。秘书长权大,EDITHTANG是秘书长,我只见过一次,其余都是她的秘书安排我的工作。访港期间恰遇香港外科论坛开幕,全港岛的普通外科医生都去听演讲。大陆的彭叔牗教授、董家鸿教授是代表中国去发言的。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很多,和我们一样有学分证书颁发。HBP主任卢宠茂教授及潘东平教授均时常在平果报大肆批评医管当局未及时迅速地贯彻发展医院的方针。范教授会见我时感叹大陆医院发展快,尤其对我院的发展刮目相看。感叹香港的资本主义要认真学习大陆的社会主义模式,他尤其提到说香港的议员都是拿着国家、政府的工资反对政府,说玛丽医院这些年都没有什么发展。我也有幸在范教授手下学习一段时间。EGI、CRS是我的重点。EGI之SimonLaw教授是专攻微创食管手术的。JMZhu教授是专攻微创胃手术的。奇怪的是玛丽医院的食管、胃疾病总数只达到结直肠手术数的一半,和我们这里刚好相反。每周一全天微创食管手术,每周三全天微创胃手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细致、严谨、标准。手术每天都是晚上8-9点才结束。但是中途可以下来补充营养,吃东西。手术间全套内窥镜设备,超声胃镜、全套胃镜、肠镜等一应俱全。吻合结束后他们常规用内窥镜看查一下吻合是否满意(瘘,出血等)。他们在去年的金陵微创论坛上和我有互动,所以我们可以聊的话题很多。我也发现,在香港越是知名的教授,普通话说得和英语一样好。他们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平时讲广东话,我在的时候以普通话和英语为主,因为我广东话听不懂。朱教授的一个病例,胃间质瘤0.8cm,术中找不到病灶,Lap下用胃镜、超声胃镜以至于打开胃壁才能找到病灶。我亲身体会到他们的敬业、严谨、细致,这个手术他做了5个小时,最终找到病灶,解决问题。CRS主任WLLAW教授是我的老朋友,国内各大知名微创外科会议都可以见到他的演讲。专长是机器人直肠手术及单孔微创结直肠手术,水平极高。他们的直肠癌病人比结肠癌少很多,和我们又相反。以右半、横结肠,乙状结肠常见。另外就是高龄病人多,正常80以上,最大的101岁做Lap手术。一般情况下住院手术病人教授都会安排副顾问医生带一组人去做。CRS有WLLAW教授、顾问医生一名,副顾问医生三名,两名主治医师,2-3名training医生。主治医师以上都可以独立完成Lap手术。大多数住院病人都是副顾问医生专做。所以他们那里的年轻医生都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让我惊讶。教授多忙于私家病人(即富裕而不参加住院手术排队的全自费病人)。他们往往住院前即做好手术准备(大概就是我们医院现在的院前准备吧?),第二天即可安排手术。有个年轻的副顾问医生樊敬文做达芬奇手术很棒,教授告诉我他真正做Lap才3年整,给我较大启发。下面做相关分述。
1、香港医保普通医保病人看病流程是:私人医生查看,建议做检查à社区医生安排检查à医疗中心做CT/PET-CT检查(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肿瘤病人都是CT加PET-CT)à中心医院专科医生。所以要做内镜检查都需排队4-6w,预约专家4-6w,住院等手术约4-6w。一般病人要见教授看门诊要等很长时间。当然倘使你花钱(2000港币)可以立刻看到教授的私家门诊。CRS是周三全天专科门诊,病人只需付100港币即可完事。住院病人每天也只要100港币,包括各种费用以及伙食都是政府供,出院时有专车接送回家。但是在Lap治疗直肠癌时如低位保肛需自付8000港币,签同意书;Miles手术则4000港币;结肠Lap手术6000港币,胃、食管也要6000-10000港币等。他们也是部分耗材相对包干。手术室设备齐全,都是最新的设备,比大陆早上市使用,基本与欧美同步使用。
2、门诊大都是有社区医生写给专科医生的介绍信件,由门诊登记统一安排预约处理,也分不同的时间段。门诊工作量较大,他们不做专家门诊(仅有私家门诊,只需2000港币),只有普通的专科门诊,教授以及其他医生一起同上。
3、内窥镜玛丽医院内窥镜中心是全港最大的中心,可同上提供15台内窥镜清洗。主要由CRS、EGI医生和消化内科医生共同完成。而且外科医生操作数量比消化内科医生要多。在手术室,EGI/CRS医生可随时操作内窥镜观察吻合口情况,以预先判断吻合口瘘或出血情况,内外科结合很紧密。其中一个手术也是直、乙结肠癌伴梗阻,是放支架解决梗阻,再做LAP手术为创新。因为这样可以免让病人做造瘘再做吻合手术而减少二次手术。EGI/CRS顾问医生以及training医生都能独立完成内窥镜操作、治疗。
4、住院病人收治管理病人收治由ICU(手术后进入,急症进入),普通病房以及介于上述两者间的HDU病房完成。病人统一管理,手术统一安排。由教授直接领导。据我观察,没有滥用抗生素等相关问题,医嘱全院联网,一用抗生素,院感控人员即可到场参加协调制定用药。病房护理大多由男护士承担(2/3),也有港大护理系护生在实习。换药、拆线、造口伤口护理均由护士完成。ET很多,并有专门的ET门诊。
5、住院病人LAP三天即被通知出院,如果是康复、恢复慢的病人即可以去东华三院住院,那里主要是玛丽医院的康复病房和小手术的集中地方,副顾问医生、主治医生等轮流去完成手术,医院之间是协作,医生不从那里另外拿工资。很多的肿瘤病人、外科手术后恢复的病人都在那里住院,有效的缓解了玛丽医院的住院难的问题。总体感觉东华三院的医疗设备也是非常的先进。
6、香港大学医学生在校读5年书,第6年要在医院做一年的实习,不是团队,是单兵作战。当地人只要是港大的6年学习完成可获医管局执照。而外地人无论是否香港大学毕业的则需要申请考试方可获得执业资格。普通医生起薪6万港币,护士(注册)2.4万起。但是执照难考。每隔一周周五下午3点MDT会议,由肿瘤科、影像科、CRS共同组织将过去两周的手术病人梳理出来作化放疗准备。再将未来两周将要手术病人提前讨论,看是先化放疗还是先手术。材料等工作由专科护士准备。每周五下午5点devisionmeetting,教授组织讨论下周手术病人,统一安排手术。病人病案也是电脑完成,病情变化都是手写。每个病人床头有3-4个病案夹,会诊记录就是一封信件。病案资料都是相对保密,不外传外泄。大多数谈话记录、手术评估及预后等都由专科护士和病人本人交代。绝大多数病人很相信主治医生的方案。值班医生对值班期间病情负责,日班下班医生除非是0ncall(备班)不得参加手术,打破组的界限。如果搞不定则按序通知备班医生,外科学系的几个division共同值班。每个病房一名training医生,几个病房一名副顾问医生以及资深医生和oncall值班医生组成一个梯队组合。
7、医院正常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中午连班。大多数医生中午在office稍作休息,但都是看材料,写论文。中午时间医院图书馆可供学生休息,看书等。每周二上午7:30在教授楼,全体外科医生(打卡、签名)到阶梯教室听取training医生或者博士生作lecture,关于最新科研进展,提问踊跃,9点结束。每周三上午7:30做过去的每个division死亡病例以及各级次并发症病例讨论。每次都座无虚席。会议由主席、报告者、相关上级医生组织,讨论,分析。各种影像病例资料齐全,最后由范教授做结论(他固定坐在第三排正中位置)。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有实际意义的讨论形式。对年轻医生,高年资医生帮助很大。每个值班医生次日必须休息,范教授很注重这件事。原来是政府的劳动法有规定,如果超时工作,范教授会受处罚。
8、临床医生也写论文但是绝大多数是临床应用型。发表在欧美SCI收录论文,IF2.0。教授也是几个相关杂志的编委。基础科研是医学院和临床共同完成,每个标本都会由病人签志愿知情同意书,妥善存入samplebank,统一收集,成果共享。
9、ICU每周一上午有一名外科教授去外科ICU查房,查自己和其他专科的住院病人,由ICU的医生负责介绍。一旦发现有不当手术或者不良事件直接向范教授汇报。有效杜绝了差错等的发生。所以有一次我陪罗教授去看其他所有专科的病人,当时就好奇怪,其实这种方式真的很好。外科学系有一个重点内窥镜培训基地,罗教授负责,规模较大,设施极先进。负责统筹培训香港及外地医院的腔镜技能培训。接待专家以玛丽医院各专科教授以及各大公司联系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微创外科专家。总体感觉香港大学玛丽医院是个顶级医院,学术氛围极浓,医生敬业、
标签:香港大学,玛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