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四>百科知识>宦官是什么意思

宦官是什么意思

2024-05-22 08:00:35 编辑:join 浏览量:564

宦官是什么意思

宦官,又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

宦官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则全由阉人担任。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等。在东汉、唐、明等朝代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而用以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太监即宦官,在不同朝代有多种纷繁的称呼,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中监、内监、巷伯、中涓、中贵、涓人、中涓、寺人、妇寺、小人、小臣、中人、中臣、宦竖、阉人、宠臣、黄门。

幸臣、常侍、阍人、中使、刑人、刑余。“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与阉人无关。

明代内廷有十二监,主官称太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被称为“太监”。清朝时所有宦官都称为太监,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

制度

西周时开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内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当时的阉人被用来做“寺人”、“内竖”、“阍人”等职,但是人数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负责杂役、传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种。

随着专政王权的发展,到了战国、秦朝时,受宫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阉人的机构亦增多,阉人当政亦开始出现。宦官之名出自拱卫在天帝星旁一个叫“宦者”的星座。至东汉时,规定宦官全部要用阉人,大规模宦官当政亦在当时首次出现。

东汉末年成为宦官与外戚之间彼此厮杀的舞台,称为“第一次宦官时代”。唐代开始有所谓的“市舶宦官”,即“中人之市舶者”,专门负责管理东南沿海地区海外贸易。唐肃宗时,设观军容使,专以宦官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

从德宗朝开始,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皇帝的禁卫机构,其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

宋代对宦官参政防范较严,宦官到一定年资必须转出外任。至明朝时,宫廷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俱由宦官出任。低阶宦官名“少监”、“中监”,高阶宦官是“太监”,于是“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

标签:宦官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四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4.com/article/7732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