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脑的逆向工程研究是人工智能真正走向自主智能的开始,但目前仍无法做到。如果可以模拟人脑,人类就可能将意识转移到电子晶体上,使人类达成意识永生的目的。
大脑十分复杂,迄今为止人类还一直有人因人体微观层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等国际奖项的青睐,大脑细胞层面的构造基本了解,那就是由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元和单纯的神经元构成,但是更围观的层面,比如细胞表面的蛋白构造等还不是很清楚,也只是初步解析。人类大脑的储存和警惕芯片不同,芯片的存储功能依靠微观粒子的磁顺应性形成,大脑的记忆形成则是由微观物质的活动,依靠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突触连接。存储不同,信息的提取就也不同,而大脑上千亿的神经元和百万亿的神经突触,不是人类可以模拟的,理论上如果可以做到,那么人类就可能制造出具有自我意识的电子芯片,然而现代芯片的体积和人类对大脑的了解并不能做到这些,仅可以实现依靠头颅活动控制机械设备的程度,这种主要是利用水平仪等电子设备实现。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目前也可以实现控制设备,或者更进一步,使小鼠的大脑“看到”并非真实存在的物体或现象,这种设想已经在试验验证中,在大脑中植入电子芯片,更多的也是为了协助解决肢体残疾等,并不能做到依靠电子芯片向大脑写入资料,包括马斯克准备搞的人机互联都是这样。所以对大脑的逆向工程研究是21世纪前50年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如果能够实现将实现人类对大脑构造和意识构造的更深层次认识,有助于解决很多现在没办法治疗的脑部疾病,也可能在人体器官衰竭之后更长时间地保存人体意识,以便医生想出办法解决疾病以救治人体性命。然而大脑的复杂性,使得现代人类也只是了解到很小一部分,根本无法通过晶体芯片模拟大脑,所以也难以确定如果实现机械设备模拟人脑,人类到底会怎样。
大脑还有很多的开发潜力,这种潜力并不是指大脑拥有超出其构造的能力,而是人类可以根据大脑构造的复杂性以及意识的复杂性,去设计制造更为精妙/自主程度更高的机械设备,更大程度低降低人类劳动支出以便集中更多精力从事更复杂的研究。
标签:人脑,模拟,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