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什么是HPLC?
HPLC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的简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效液相色谱或者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它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色谱法(即HPLC的理论依据)。
色谱法是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化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3年发明的,并于1906-1919年发表在德国的《植物学杂志》上,这也是茨维特研究生涯中最重要的贡献。
茨维特此前一直从事叶绿素成分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石油醚(笔者注:一种轻质石油产品,用于有机溶剂)极易溶解离析态的叶绿素和其他色素,但是却不能从植物的叶子中提取出色素。
而乙醇(甚至只需要少量地添加在其他试剂中)就很容易直接从植物的叶子中提取出色素!
对此,茨维特觉得这并不是因为叶绿素“不溶于”石油醚,而“溶”于乙醇;也不是因为在使用乙醇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叶绿素发生了化学变化才溶解的。之所以发生了这样的现象,很可能是在溶解过程中,植物组织的分子粒干扰了这一结果!植物组织的分子粒对色素也有吸附力!
即因为石油醚对色素的溶解力小于植物组织的吸附力。而这种吸附力能被其他某些溶剂(乙醇)克服。因此,只需要在石油醚中添加少量无水乙醇就能将所有的色素提取出来!
但茨维特的新方法并没有立即得到科学界的重视。
其主要原因是德国著名化学家韦尔斯泰特并不信任甚至排斥这种方法。(笔者注:韦尔斯泰特曾利用当时最先进的色层分离法发现了叶绿素,并因此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931年,R.库恩才发现茨维特所发明色谱法是多么的重要。至此,在文献中埋没了25年之久的色谱法,终于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可见科学研究是有时是多么考验一个人的运气啊!
随着机械、光学、电子等科学技术的进步,1960年中后期,液相色谱在科学界再次活跃。直到60年代末期,在高压泵和化学键合与液相色谱联姻后,HPLC高效液相色谱终于出现了!
至今,HPLC高效液相色谱已经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这种分离分析技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标签:HPLC,科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