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5 讯 最近,有不少媒体报道,一种心脏外科手术的必备药——鱼精蛋白注射液全国缺货,多家医院暂停手术,病人只能重金求助黑市。
临床必备药短缺,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隐患,这一状况已持续多年,主管部门只能袖手旁观?
▲缺的不仅是罕见病用药,常用救命药也缺
在“冰桶挑战”风靡全球后,今日话题曾做过一期专题《洋救命药撤退,再多冰桶又如何》,指出罕见病用药在国内的短缺现状。但药物短缺发生的范围其实很广。
最近几个月,鱼精蛋白(全称“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全国都缺货,它是外科手术,特别是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常用药,而且用量挺大,根据体重不同,每个成年人每次手术要用6至8支。
鱼精蛋白的短缺,影响很大:成都一家市级公立医院的心外科专家说,现在心脏手术已经没法正常进行了;
去年,浙大一院共消耗鱼精蛋白9600支,平均每个月要用800支,而目前存货只有200多支。
小小一瓶鱼精蛋白,就是没得卖
短缺的不仅是鱼精蛋白。他巴唑、新斯的明、放线菌素D、平阳霉素等药品,都出现了全国断货的情况,而它们是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必不可少的常见药物。
在某些省份,情况特别严重,9月上旬,甘肃省药品耗材采购办公室发布《2016年甘肃省急救短缺和直接挂网药品目录的通知》,称共有43种药品短缺。
▲医院没有,黑市有
其实,早在2011年,鱼精蛋白就已经出现了全国缺货的现象,当时就有医生建议病人去黑市购买,价格翻300倍。
到了2016年,10元一支的鱼精蛋白已经被炒至上万元。
为什么常用的鱼精蛋白这么紧俏?
原因并不复杂,药品定价过低,导致愿意生产的企业非常少(全国只有2家),即使生产出来,也不一定通过正规渠道输送给病人。
据一位大型医药公司的销售介绍,黑市里流出的真药,绝大部分是黄牛通过一些医药公司、医院的渠道弄出来的。
一些紧缺药物,甚至形成了黑市“反哺”医院的奇特景象。
比如,要治疗婴儿痉挛症,用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但绝大多数医院都急缺这种药物,在北京某家大医院,患者需自己准备28支ACTH才可以住院。
医院里一盒ACTH7元,黑市上4000元。这28支ACTH,只能来自黑市。
中国的药品价格,有一处很独特的现象:一些药品,价格过高,被指责是“暴利药”;而另有少数药品,价格畸低,甚至低于成本价。
黑市里卖的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正规途径很难买到的仿制药,另一种就是鱼精蛋白、ACTH这些价格很低但缺货的药物。
黑市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市场,但它往往是管制的结果。
要么是价格管制(最高限价),要么是数量管制(粮票、布票),要么是政策管制(禁毒)。而常用药黑市,和数量管制、政策管制都无关,它的出现只和价格有关。
▲既然已取消政府定价,为什么药企宁愿停产也不涨价
一般而言,面对部分常用药品价格过低的局面,药品生产企业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努力降低成本,不断创新生产工艺,增加盈利空间;
二是通过垄断原材料或者垄断生产,挤出竞争对手,之后凭借垄断地位提高价格;三是直接提价。
第一条路有较高的技术难度,且可能耗时漫长。
第二条路,涉嫌不正常竞争,可能会被发改委惩罚,风险太大。比较起来,第三条路比较好走。而且在去年,第三条路开始变得通畅。
去年6月1日,发改委、卫计委联合出台规定,要求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实现市场定价。
说白了,一种药物卖多少钱,企业自己看着办。
既然如此,一些药物,非常重要、非常好卖,又很短缺,只是因为之前价格被限制得很低,所以药企没有生产动力,现在机会不是来了吗?应该赶紧提价、加大生产。
可是,现实让人不能接受,一些廉价药物,生产企业宁愿停产,都不愿意涨价。
这背后的原因值得分析。
首先,任何一个行业,如果被限制得太久,即使政策突然放开,也会有一种不适应,企业大多数还是会选择比较保守的做法。
另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国人对药品涨价极度反感,很多媒体对药品涨价也非常敏感。
去年,药价正式放开后,低价心脏病药“地高辛片”价格“暴涨十倍”的新闻,遭到了民众最猛烈的炮轰。
地高辛片本来也是全国缺货,只卖6.7元一瓶,现在虽然涨到65元一瓶,每日费用也仅为1.36元,而且不再缺货,这明显是一件好事。可是大部分人不接受,药企被拉出来狠狠批斗。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很多药企不敢涨价,反正有大把赚钱的药,为什么要因为给低价药涨价而被你们盯上?尽管国家有政策允许涨价,但是企业还是不生产这些原本价格低廉的药品,消费者心理是他们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与其提价得罪消费者和媒体,不如包装一款价格更高的新药划算,或者用原有生产线生产其他赚钱的药。
只要是涨价,消费者一定不喜欢。
但如果换种问法,请在涨价(未到不可承受之地步)和根本买不到之间选其一,怎么选?
▲政府不能强迫企业生产某种药物,所以对短缺药物的监测、应急机制尤为重要
低价药短缺,不是中国特色。
中国政府不可以强迫任何一家药企生产某种药,美国政府更加不可以。至今为止,美国仍然面临低价药短缺的问题。
在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全权处理药品短缺问题。
每一年,FDA都要收到大量药品短缺报告,包括抗癌药、麻醉剂、静脉注射液、用于急救处理的药物,甚至生理盐水也缺。
尽管没有办法强制企业生产短缺药品,但不代表什么也不做。
2011年,奥巴马首先发动了行政命令,赋予FDA特殊的权力,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要求美国各大药厂一旦出现某种药品的减产或者停产的情况,必须提前向FDA进行汇报,同时要讲清楚原因。
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知道哪些药物短缺,缺多少。
2015年,FDA推出了一款App“Drug Shortages”(短缺药物),专门为医护人员和药剂师提供及时、准确的药物短缺信息。
为了监测短缺药物,FDA推出了一款App“Drug Shortages”
这一检测软件有两个作用,一个反馈给FDA,一个反馈给医生。
FDA收到反馈信息后,会积极和药企进行沟通,询问短缺原因,确定后备供应商。即使暂时无能为力,这种对短缺信息的把握也很有价值。
而医生收到短缺药物报告后,也可以早作打算。
有些短缺药品是有替代药的,如果监管部门及时发布短缺药品信息,医疗单位就可以在短缺问题解决之前,选用替代药,以保证患者治疗。
结语
如果说,罕见病用药短缺很难让一些人有切肤之痛(其实非常重要),那么常用救命药短缺则无法逃避,今天别人缺,明天,就可能是你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标签:黑市,告急,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