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四>百科知识>关于南艺|南京艺术学院的百年校史回顾

关于南艺|南京艺术学院的百年校史回顾

2024-07-30 16:30:44 编辑:join 浏览量:579

关于南艺|南京艺术学院的百年校史回顾

回望百年南艺的峥嵘岁月,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历史中,有太多故事、太多故人……他们宛如浩瀚夜空中的璀璨星辰,永恒闪烁着光芒。

伫立在南门口的上海美专校门古朴典雅,散落在校园中的名人雕塑威严肃穆,他们仿佛在对我们诉说南艺的过去。

南京艺术学院有着百年底蕴的东方艺术学府,时刻散发着她迷人的魅力。

请随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追寻梦想开始的地方。

听我来对你诉说……

01 百年校史回头望

这是1912年寒冬的一天,三个年轻人正坐在上海虹口乍浦路一家名为宝亭的西餐厅里,吃着午饭。这时,透过餐厅窗口,依稀可以看见街对面弄堂墙上贴了一张招租的告示。他们兴奋地嚷嚷了几句,吃完饭之后,就急匆匆地去租下了那间房子。这间房子的门牌号便是上海乍浦路8号。

——也就是 上海美专(南艺的前身) 的旧址。

上海乍浦路8号

这三位年轻人便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和他的朋友们。

刘海粟年轻时照片

是一个英雄出少年的时代。百年南艺传奇开始的这一年,刘海粟年仅17岁。

上海美专白云观门

上海美专

上海美术院为我国近现代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正式创建于1912年11月23日,校址设在上海乍浦路7号,后几经迁徙,最后落成于上海旧法租界菜市路,1915年更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1921年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校初设绘画科,再改为西洋画科。1919年增办为六科: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雕塑科、高等师范科和初等师范科。同年,成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董事会,由蔡元培、赵鞠椒、王震、沈恩孚、黄炎培等社会名流组成,至此完成了具有规模的艺术院校建制。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1922年 ,距离上海不远的苏州成立了另一所极具特色的私立美术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同上海美专遥相呼应,共同举起了近现代美术运动的大旗。

1952年, 上海美专、苏州美专和经历战火洗礼的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组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合并工作于12月8日完成,从此,这一天成为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庆日。

1958年, 华东艺专迁校南京,同年6月更名南京艺术专科学校。次年,学校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完成了学校的本科建制。

1967年 ,南艺迁址黄瓜园。直到现在,已经在虎踞北路15号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

2011年, 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后,南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艺术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艺术院校。

2012年, 经过一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南京艺术学院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迎来了她的百岁诞辰。

02 不息变动的校门

说到南艺,最具有标志性的一定就是那一扇扇“不息变动”的门了。

南艺学子,由此门入,再由此门出,不知不觉间,南艺的门不再只是一个物件。它更是南艺学子对学校的印象,一种朦胧却难忘的情怀......

初创时期

上海美专永锡堂校门

1921年学校在上海徐家汇附近开始凑建校舍,便于学校教学,1923年学校租用浙绍公所永锡堂菜市路,并对其进行改造,有了上海美专永锡堂校门.

这时期学校开辟一片地方并不容易,所以形成了校门于建筑相互结合,形成了上海美专的校门。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校门目睹了上海美专自创立以来经历的艰苦时刻,由最早期由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美术教授方式,而被封建势力所压迫。从四面楚歌到四处突围,学校几经搬迁,依然坚持学校建立初期的办学宗。上海美专依然意志坚定,决心把上海美专办成一流的学府。这也正是可贵之处。几经风雨的上海美专校门建立起来之后,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上海美专学生老师的精神象征。

上海美专永熙堂校门 17级版画 万子龙

永锡堂校门是带有学校办学宗旨“发展东方固有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中西合璧的色彩。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巴洛克样式的装饰样式,但是在总体结构上还是中国古典的牌楼建筑样式,永锡堂校门很好的诠释了上海美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旨。

苏州美专沧浪亭校门 17级版画 田舒宇

1922年9月,颜文樑创办苏州美术学校,1932年10月定名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菜市路校门

1930年,学校从棣棠公司手中租得菜市路(今顺昌路)土地,建三层新校舍,设实习教室六间,女生宿舍五十间,名曰海涵斋。同年,学校奉教育部令更名为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于次年批准立案。由于租借的土地寸土寸金,学校就添设了一座与观海阁门相似的墙门,并以蔡元培先生,为学校所题校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制作了校牌,该校牌以水泥筑成,与墙体上装饰的立柱结合在了一起。1932年12月,学校又购得存天阁旁,2层楼房一栋,辟为图书馆,教师和学生宿舍,名海容斋。

合并时期

南艺黄瓜园校门

1963年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化工学院签订协议,南艺将丁家桥校区转让给南艺化工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迁址到黄瓜园1号,占地面积为160亩。

南京艺术学院接手该校区后,对校舍大门稍加修整,添建了美术楼,于1966年正式迁入该校址 。 黄瓜园1号成为南京艺术学院,校址后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南艺人共同的记忆, 该处校门也是江苏省供销社合作干部学校所建,校门与传达室、门厅相结合,结构新颖,构图严谨,比例得当,属于砖混结构,在样式上既有俄罗斯古典建筑风格,也有中式建筑的装饰纹样,颇像凯旋门的样式,南京艺术学院入住前虽对校门进行修整,但只是修补漏雨之处,粉刷破旧之处,未对其进行结构上的改动。

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南艺校门

1977年南京艺术学院恢复本科招生,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并建立了学术委员会,开始逐步推动各项学术研究的前进。到了2002年九十年校庆的时候学校一共有8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专、本、硕的全方面教学层次。

在学校发展的时期,学校校门也经历了多次变动。 1992年南京艺术学院八十周年之际,原黄瓜园校园早已破败不堪,加上老校门被新校区包围在其中,所以学校决定在虎踞北路上新建新校门。校门新建的时候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柱式加门头的结构。运用了汉白玉柱,由于老校门校区由一小段道路,隔开了于学校建筑的距离,自然而然得形成了城市区域与校园区域的合理过渡,最初还有三块校训碑,校门左侧是公示牌,之后学校的二级学科建筑不断建立,古林公园的购入,先后新建了美术学院大楼和成人教育学院大楼,期间学校建立了电动门,将原先校训的校门移动。

2009年工业设计学院成立,为了工业设计学院展厅的建立,拆除了学校校门口的告示牌,形成了如今的校门格局。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南京艺术学院的校门见证了学校从1978年之后逐步扩展,学校的艺术学科不断完善,各类二级学科的建立,见证了南京艺术学院的不断兴盛和发展完善。

第二时期南艺校门

1999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学校扩大招生,并且采取了“完全学分制”,逐渐扩大学校教育资源,学校二级学院由8个扩大至14个,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数目不断增加,此时学校的校区就显得拥挤,扩展学校校区刻不容缓。2003年,经过江苏省政府决定,将南京工程学院的西校区有偿置换给南京艺术学院,此时学校原有校区,古林公园,南工程校区形成了新校区。

2007年,对学校校区进行了一个完整的规划,划分了学校的南北校区,并结合了学校的地形,建立起了几何空间丰富的校区。学校根据轴线关系建立起了校门,并且在入口广场上复原了永锡堂校门,第一通过南艺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人流量,第二表达了对学校前身的纪念。

南门简洁的的设计与门卫处的彩色玻璃形成了一道南艺特色的风景线,直到今天许多来南艺都要在南门拍照合照,一届又一届的南京艺术学院的毕业生都会在南门的南京艺术学院几个大字下合照,纪念自己难忘的学校时光。

03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去东南亚举办“筹赈画展”,支援抗战的刘海粟院长;不顾自身安危,在枪林弹雨中把八路军战斗场面定格在照片中的沙飞;在奉天创办了美术学校作掩护来开展地下工作的中国的第一位朝鲜族党员韩乐然……

这些曾在上海美专学习、任教的“红色人物”,他们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计名利与后果,捧出他们最赤诚的心,献给国家和党,为革命的成功和祖国的发展而义无反顾地奋斗着。

回望百年南艺的历史,红色基因一直在南艺人的血液里流淌、绵延。前辈们的昨日负重前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在寻求救亡图存、民族独立的革命征途中,老一辈南艺人不但亲历过,还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摘自《八一宣言》

重温校史,再次感慨南艺丰厚的历史底蕴。

我们追忆过去,铭记历史,敬其伟大,也敬其精神。

时代的齿轮缓缓转动,接力棒传递到了我辈青年手中。

新时代南艺的历史正在继续被我们撰写着。

秉承南艺不息变动、不息创造之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 不忘初心,

牢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使命,

后浪必将不负期望,奋力奔涌!

标签:校史,南京艺术学院,南艺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四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4.com/article/24169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