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四>百科知识>卢安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卢安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24-07-25 18:06:57 编辑:join 浏览量:551

卢安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历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总会出现几个支教老师的身影。他们牺牲了在大都市光鲜亮丽的生活,放弃了便捷快速的城市科技,心甘情愿地到远离城市的山村中,为了山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拥抱多姿多彩的人生而用一生的时间为他们搭建通往理想的桥梁。

那些在投身支教事业最后愿意留下来的人,绝对是对于自己的支教的地区有一份难舍的情怀的。虽然每年都会有各大城市的志愿者或学校的学生远赴山区支教,但是每次的到来和最后的离别,其实对那些山里的孩子来说,这才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和建设的进步令世界瞩目。但是在一些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的山村,还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他们需要有人来向他们播种希望的种子,带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天空。但是支教这条路并不好走,可就是这种连大多数中国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有一位德国人却做到了,并且一做就是十年!他就是卢安克。

一腔热血,投身教育事业

卢安克是一个纯正的德国人,毕业于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他很爱旅游,游历了很多国家,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一路结交朋友,增长见识。他一直都想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寻找人生的意义。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中国,一下子就被中国文化所吸引。

他很享受与中国人相处,尤其是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他感觉到身体里好像涌出一股热血指引着他萌发出定居中国从事教育事业的想法。

他开始尝试着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校园,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或许是因为他身体里流淌着德国人自由的血液,他不甘于舒适、简单地在普通学校里授课。一次机会,他了解到中国还存在着很多贫困的山区,那里极度匮乏师资,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了解山外面的世界,更别说有走出大山的冲动了。

于是凭着一腔热血,卢安克走进了大山,开始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事业。也正是卢安克那时候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在未来,帮助了数以万计渴望学习的山里的孩子。卢安克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同时,又帮助了多少人成就自己的梦想。

结合中西方教育方式,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卢安克来到广西东兰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板烈村。这里地处偏僻,距离市区足足有5、6个小时的车程,基本上与世隔绝。最重要的是,卢安克基本上无法与当地人沟通。因为这里的人基本上与外地的人没有交流,普通话在这里并不普及,方言很重,绝大多数人都说壮语,这给卢安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而本地人看到卢安克这个外国人也很稀奇,同时也会有一些地方和不信任,这就更加增大了他们交流的难度。但是经过长期的磨合和尝试沟通,卢安克慢慢能听懂当地方言,当地人也开始学说普通话,语言的障碍无法再隔绝他们。

卢安克来到课堂,面对座位上各个年龄段混杂的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孩子们也用新奇且防备的目光审视着他。但卢安克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开始给孩子们讲一下自己先前四处游玩的经历,马上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由于卢安克提倡的还是西方平等自由的教育方式,他在课堂上多是以朋友的口吻和孩子们沟通。久而久之,同学们都对他卸下了防备,开始和卢克安打成一片。

而在生活中,卢克安也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和学生的父母进行交流,甚至会和他们一起做一些农活。家长们看到这个“老外”好像还蛮热心肠的,而且对孩子们也很好,就也开始将卢克安当作家人来看待。偶尔家中做了点好吃的,还会特意叫上卢克安或者直接送到卢克安的寝室里一同分享。

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卢克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满足。但是现实的困难也真真切切地摆在眼前:教学用具和教学用书的缺乏;“读书无用论”观念的深入人心;师资的严重匮乏……

种种困难横亘在教育和孩子们之间。没有教学用具和教科书,卢安克就自己坐几个小时的车到市里买来,一些简单的教具就自己动手去做。人们信奉“读书无用论”他就以自己的经历来告诉孩子们大山外的世界是多么精彩,让孩子们心生向往,主动学习,期待未来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卢安克用自己的行为滋润了这片干涸的土地,为孩子们带来了前进的动力和希望。

他信奉实践才能出真知。经常会领着一群学生穿梭在农田之中,做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他从来不会强调纪律问题,因为他觉得这是对学生极大的束缚。纪律是要学生们自发来维护的,而不是老师通过强硬的手段逼迫他们不能说话。

他还自己写了一个剧本,带着孩子们拍了一部电视剧,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开朗、乐观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他将教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发表在博客上,希望能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起到一点作用。

虽然在支教的这条路上,卢安克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他还是出于自己的那份初心的坚持一如既往地坚持。与其说卢安克在这里为这里穷苦的孩子带来知识,还不如说,是这里的人让卢安克更加了解了生命的真谛,实现了自己更重要的人生价值。

不是要感动中国,是中国在感动我

2006年,卢安克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当他知道自己入选时,他十分震惊。他并不觉得自己所做的是有多么伟大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只不过是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已。卢克安给评选委员会写了一封信说:“我不是要感动中国,是中国在感动我。”并且拒绝了提名。

他说在中国所体验到的风土人情以及在教育过程中面对的孩子们纯净、求知、渴望的眼神让他真正意识到了人生的意义所在。虽然说是他在教孩子们,但是他也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世间最宝贵的,在任何书中都学不到的人性的温暖。面对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卢安克给予他们的要是关注和爱护,虽不能细致地顾及到每一个人,但是却对每个个体都保留一份善念,这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卢安克一直都是拒绝接受采访的,因为他不喜欢别人以名人的角度来描写他,更不想以名人自居。他唯一一次接受采访是因为主持人柴静承诺不会将他塑造成名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小山村,用自己的真情收获了无数份同样真挚的情感。他一生没有子女,但是他每一个学生都将他视为最敬重的父亲。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背井离乡的选择是值得的!

人的一生只有短短数十载,怎样将人生过得有意义是我们毕生研究的课题。卢安克的人生是平凡又伟大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崇敬和学习。他不仅使他的事业对别人有价值,更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应用到我们自己擅长或喜爱的领域上,也要具有敬业精神,最起码要保证在工作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卢安克毕生都在学习并实践他所信奉的教育理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我们也要学会把自己的“小爱”发展成“大爱”,多做一些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份善意都会汇成一条小溪,穿过荒林,穿过喧嚣,滋润着需要它的土地,滋润渴求浇灌的灵魂。我们向外传递一份爱与责任,终有一天也会品尝到幸福的果实。

标签:卢安克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四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4.com/article/22033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