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四>百科知识>2012年中考作文审题失误例析-2019年精选文档

2012年中考作文审题失误例析-2019年精选文档

2024-07-23 00:07:24 编辑:join 浏览量:611

2012年中考作文审题失误例析-2019年精选文档

2012年中考作文审题失误例析

中考作文虽然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但在实际评卷的时候,各地往往不约而同地把是否切题扣题放在了首位。审题一着不慎,作文全盘皆输。纵览2012年各地中考作文,失误最多的还是来自于审题,扣分最狠的,亦属跑题作文。

仔细梳理2012年各地中考作文,其中的审题失误,以下诸条尤值重视:

一、背离关键,重点错位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请你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又如2012年山东聊城中考作文题:

女孩生下来就是唇腭裂,六岁时她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女孩:“妈妈。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呢?”

妈妈:“孩子,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你有缺陷吗?你是怎样面对自己缺陷的呢?别人有缺陷吗?你又是怎样面对别人缺陷的呢?请以“面对缺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混淆概念,似是而非

审题时,对有意味的关键概念,未加辨析就用一个似是实非、似同实异的概念置换题目中的概念,而导致指东说西、南辕北辙。

比如2012年湖北武汉中考作文题目:

今年年初,《咬文嚼字》杂志社,邀请读者一起“咬嚼”名人博客,大家惊讶地发现一些市场意识很强。人气很旺的名人在撰写博客时,频频出现语言运用方面的“低级错误”,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

古今中外,一直不乏“推敲”文字的佳话即使到了网络时代,我们阅读优秀作品时也总能感受到作者严肃恭敬的写作态度

请以“敬畏文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题目“敬畏文字”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应该是又敬重又畏惧的态度,导人语中也有“我们阅读优秀作品时也总能感受到作者严肃恭敬的写作态度”的提示。许多考生以“敬重”“尊重”“尊敬”“看重”“重视”“敬爱”“热爱”“爱护”“珍爱”等等概念替换了“敬畏”,混淆了概念,造成失误。

三、片面理解,顾此失彼

一是对好几个概念的题目,只注意所谓的“中心词”,而置其他概念于不顾,结果偏离题意。比如2012年山东烟台中考语文作文题:“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有的考生直接写成以“朋友”为题目的文章,忽视了前面“最好”一词的限制,还忽视了“你”“我”人称的限制,没有运用第二人称对话的形式,明显不合题目要求。

四、忽略副词,落入陷阱

无视题目中“最”“也”“还”“更”“其实”等副词所隐藏的信息和要求。题目中的副词,往往是审题时容易忽略的“陷阱”。比如2012年贵州铜仁中考作文题目: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亲爱的同学,只要善于发现,你就能体会到多种多样的美:有大自然旖旎的风光美,有社会发展的和谐美,有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心灵美……美,体现在报效祖国和贡献社会的大事上;美,也体现在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中。

请以“这也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少考生偏偏忽视了文题中的“也”字,忽视了“美,也体现在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中”的提示语,行文时选择能明显地体现出审美的事物来写,明显偏题或走题。

又如2012年山东青岛中考作文题:“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题目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副词“终于”,它提示了理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和曲折,由误解,到消除误解,再到了解,最后是深深地理解,这个副词规定了文章所应该详细展开的内容。殊为可惜的是,许多考生把“终于”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作文中一上来就明白了父母或老师的良苦用心,看不到彼此误会的消除,看不到情感的转折,这样的文章显然偏离了题旨。

五、割裂因果,不会联系。

即割裂了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比如2012年福建漳州中考作文题:“成长因为有你”,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成长”,不见“有你”,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来点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又如2012年江苏南京中考作文题:

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

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是承接关系,连起来看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读书,又要实践。读书可以丰富旅行的经历,旅行可以印证读书的感悟。题目中的“书”和“旅行”两个词应该连起来才能切合题旨。但考场上有考生只在“书”上做文章而忽视“行”,有考生只在“旅行”上下笔而忽视了“读书”,忽略了要把读书和生活联系起来的题意。六、漠视比喻,虚实不分

对于比喻类命题,不会深挖其寓意,而只从其表面意义人手。2012年浙江宁波中考作文题:“你是我的一本书”,题目是一个比喻句,审题时,要善于把形象性强、意义较“虚”的词语“书”,与社会生活和自身经历准确地对接,联想到曾经指引过自己的人物。但有的考生。却写自己所读的各种书和读书的收获,完全忽略了导入语的提示,忽视了题目的比喻义,这样的文章只能归为不及格之列。

又如2012年浙江杭州中考作文题:

亲爱的同学,现在你正坐在考场里进行着语文学科的考试,相信你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一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其实,我们在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无不经历着一次次的“考试”,倘若能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那么,在行进的路上,我们会走得更欢畅,更坚实。

请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为题目,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题目中的“答卷”其实应该是打双引号的,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生活中的“答卷”,并不局限于典型的一张考试答卷。这张“答卷”可以是对某次艰苦经历所完成的任务,可以是在严峻考验面前所做出的表现,可以在诱惑面前的坚守等等。但有考生就老老实实地写自己的某一次考试所提交的答卷,忽视了题目所带的比喻意义。

七、就事论事,缺乏联想

题目字面意思,有什么就写什么,从不愿意多想一点,多走一步。比如2012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如下:

逗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说明句子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毕。这正如生活一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其实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逗号,后面的路还很长……请以“逗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由提示可以看出,“逗号”是比喻的说法,是“暂时的停顿”的意思,命题者引导学生由此展开联想与想象,只要从生活中发现、挖掘、感悟一些成长过程中“继续前进”方面事情,作文就能写好。但可惜的是,很多考生不会联想,不会从象征的意思上来构思,不会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选取能够体现与逗号“较小的停顿”相似相仿的人或事,而是一味地停留在材料中的小逗号上,文章思路拘谨,审题严重失误。

八、忽视主体,自我缺席

忽视题目中规定的写作主体。中考作文,都明确要求以“我”为写作的主体,有的在题目中明示一个“我”字,或者暗示应该用第A。称,有的在作文提示语中点明“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写作时候就不应该让自我缺席。

比如2002年广州中考作文题“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题目中明明有一个“我”,有的考生,却以第三人称写他人,写一个差生经过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学习进步,这样的失误实在是太不应该。

又如2012年江苏南通中考作文题: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中虽然没有“我”字,但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的要求,作文应该写实,写自我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但偏偏有考生要来个“创新”,写一棵小树的慢慢成长,写一只蝴蝶的成长,跟自我毫无关系,这样的内容显然忽视了题目中以自我为主体的要求。

九、轻视规定,忽略提示

只看题目,而无视“引导语”和“写作要求”。“引导语”是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来提示写作思路,“要求”则是若干说明,规定了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写作方法和篇幅等。特别是那些让考生“不要怎么样”之类以否定句形式出现的句子,往往是命题者的善意提醒,有时甚至是明确的规定。

比如2012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明确规定:“请以《清欢一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这里对于文体进行了限制,但很多考生忽视了这个要求,写成议论文,明显跟规定冲突。

还有比较含蓄的提醒,比如2012年辽宁朝阳中考作文以“我的引路人”为题目,后面有两条与表达方式相关的要求:“1、叙事清晰,情感真挚;2、要有适当的描写议论和抒情”。一条是针对记叙的,一条是针对议论和抒情的,综合起来看,是要求写成记叙文,但竟然有考生把作文写成了议论文,也有的虽然写成了记叙文,但忽视了第二条“适当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要求,成为硬伤而被扣分。

还有一类来自于命题者的倡导,虽然不是要求,也千万不可忽视。比如。2012年山东泰安中考题目:“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后面有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这里的倡导,显然是为了纠正华而不实的文风,要求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不能弄虚作假。但仍有较多的中考作文语言优美可内容单薄、思想平庸、套话连篇,常常是开头三句话即分三段形成排比,似乎很有气势,但和下文关系不大;中间两三个分论点,大而空且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且编造的痕迹明显;结尾三句话又来个排比。这样的文风显然跟命题者要求相悖,而被打入冷宫。

以上审题的失误,其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比如“背离关键”“混淆概念”“片面理解”“忽视副词”等,这就要求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审题准确”和“审题全面”的训练,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对题目的含义理解要到位,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要恰当。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比如“漠视比喻”“就事论事”“割裂关系”等,这就要求平时加强学生“紧扣题目、紧扣中心写作”的意识,明确作文题目所关涉的范围要求,重视题目内在的义理,写出对生活的深刻认识。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比如“忽视主体”“轻视规定”等,这就要求平时训练学生不仅要重视狭义的“题目”,还要重视导语的限制;不仅要重视明显的限制,还要重视隐含的限制。

标签:审题,例析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四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4.com/article/20854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