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共和国(République du Mali)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向北与阿尔及利亚、向东与尼日尔、向南与布基纳法索和科特迪瓦、向西南与几内亚、向西与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接壤,是西非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它的北部边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数人集中在南部,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源于这里。马里过去也被称为法属苏丹,它的名字来源于马里帝国。马里国家面积的2%是农用地,同时80%的劳动力在农业工作。
总人口:14,517,176(世界第73名),人口密度:12/ km(世界第207名)全国有23个民族,主要有班巴拉(占全国人口的34%)、颇尔(11%)、塞努福(9%)和萨拉考列族(8%)等。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班巴拉语(1972年形成文字)。8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8%信奉传统拜物教,1.2%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首都巴马科(Bamako),人口91.1万(2001年);4月气温最高,平均为34~39°C,1月气温最低,平均为16~33°C。
国家元首:总统阿马杜·图马尼·杜尔(Amadou Toumani Touré)。2002年5月28日当选,6月8日宣誓就职。2012年3月21日,一批士兵发动政变,推翻杜尔政府,宣布中止宪法、解散国家机构。国际社会压力下,政变军人4月6日与西共体签署协议,同意交权,由国民议会议长出任临时总统。4月8日杜尔辞职。
重要节日:独立日:9月22日(1968年)。
语言:官方为法语,80%居民通用班巴拉语,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
马里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度,经济贫困,生活质量低下,54%的马里人是文盲,约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有干净的水源,平均期望寿命只有45岁。
现已探明的主要矿藏资源及其储量:黄金900吨,铁13.6亿吨,铝矾土12亿吨,硅藻土6500万吨,岩盐5300万吨,磷酸盐1180万吨。森林面积110万公顷,覆盖率不到1%。水力资源丰富。目前有3个水电站,12个火力发电站,1个太阳能站。
另有马里王国:
13世纪上半叶~17世纪初,位于非洲西部的王国。马里一词原意为国王或主人居住地,后泛指国王所统治的地区。其全盛时期的版图,南起热带雨林,北至撒哈拉大沙漠,西抵大西洋岸,东达豪萨人居住地区。首都为尼亚尼。
马里本是尼日尔河支流桑卡拉尼河地区的一个小酋长国,由说曼丁戈语的凯塔氏族所组成,一向臣属于加纳王国,以黄金贸易著称,到11世纪中叶逐渐强大。据传说:约1235年松迪亚塔在反抗苏苏人入侵过程中,团结曼丁戈人,打败了苏苏国王苏曼古鲁的军队,继加纳王国之后成为西苏丹大帝国。松迪亚塔的统治奠定了马里帝国的基础,其子继位后继续征战,扩大了王国的版图。第九位国王曼萨·穆萨在位时其版图空前辽阔,进入帝国的黄金时代。1360年后马里发生内乱,王位之争层出不穷,国势日趋衰落。14世纪后,马里帝国先后遭到莫西人和图阿雷格人的袭击和骚扰。15世纪上半叶一些原来被马里兼并的地区纷纷独立。15世纪中叶,马里属国加奥发展成为强大的桑海帝国。16世纪上半叶,在桑海的袭击下,马里的东部疆域不断缩小。此时西方殖民主义者已逐渐由沿海顺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入侵。西方的贸易,特别是非洲奴隶贸易,引起了马里社会内部矛盾,最终使马里土崩瓦解。17世纪上半叶马里从西苏丹政治生活中消失。
马里帝国的居民多数从事农业,种植玉米、高粱、水稻、棉花,并发展起渔业和养牛业。帝国盛产黄金,并控制着西苏丹广大的贸易网 , 特别是南方产金 地区通往北非的贸易,国王垄断着重要物资如马匹和金属等的进口 ,并从中积累了巨额财富。国内外贸易已从以物易物,发展到以玛瑙、贝为货币的阶段。伊斯兰教自11世纪传入马里,曼萨·穆萨时期又有很大发展。尼日尔河上的廷巴克图不仅是经济中心,而且是伊斯兰教文化中心,建有巨大的清真寺。
标签:马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