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吼出的周秦汉唐的盛世,是煌煌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开端,秦腔叫腔,其它的叫剧,爱听不听无所谓,反正我就爱站昆仑山顶上吼秦腔,让老祖宗听听咋得了。咱们老祖宗也是唱着这个调从西向东迁移的,汉苏武牧羊唱的是,付介子,甘延寿,李广,当年也是吼着这调出关的。十三壮士更是吼着这调归玉门的。
本人头条号主要是以宣传和普及秦腔为宗旨,在期间发布的内容只要是牵扯到秦腔的,也是大量的翻阅资料,以事实为依据,不刻意的偏向秦腔,经量的做到客观的陈述个人的见解。但是即就是这样,也市场还在评论区看到一些对秦腔不公正的辱骂。
我倒是对这种辱骂的言辞不是太过在意,细数这些偏见,无外乎是秦腔对中国戏曲的贡献引起的不了解和不认同的地域攻击;地域文化差异的不适应引起的狭隘的偏见;以及纯粹的以攻击辱骂某一地域的人为乐的某一群体。尤为让人费解的是,秦腔本身区域文化的某些人爱屋及乌的恶意揣测和谩骂。
窃以为,这些对秦腔辱骂的声音,恰恰反应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当然,这其中不包括那些完全的以骂为己任的。秦腔最为一门艺术,它绝不是独立存在的,不管那些人怎么的言辞不能入耳,但是却改变不了秦腔是祖国艺术大家庭的优秀剧种的事实
。
秦腔作为中国文化大家庭的一员,它同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表现形式,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世界上没有一个艺术形式能够得到所有人的喜爱,任何人都要选择的权利,你可以不喜爱,也可以远离,没有人能够强迫你做什么。但是不喜爱却不应该是肆意妄为辱骂一个队中国戏曲做出重要贡献的剧种。更何况是最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遗产,对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理应给它最起码的尊重。
最近发现,在网上有一股地域攻击的邪风,尤其是一些河南网友对陕西的一些攻击,抛开别的不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到大家庭,同属于炎黄子孙,但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我们的老祖先应该以尊重。但是在这些河南网友的口中,肆意的攻击陕西人为“犬戎”,辱骂秦腔是“驴叫”,认为自己是“老子天下第一”。
说句实话,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非常乐见不同观点的提出,也乐于探讨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同属于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早已血浓于水,但是让我想不通的是这些河南的网友为什么辱骂自己的老祖先那样的理直气壮,那样的理所当然,细思想,我竟然惭愧的无言以对。更为可谈的是,一些平台为了自己的利益,默认和纵容这种不良气氛的蔓延和扩散,完全没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抛开旁人,我再说秦腔本身覆盖的地域的网友,往往是爱屋及乌,凡事自己认为好的谁也不能说不好,凡事自己喜爱的就必须让别人也说好。这就奇怪了,别人为什么要和他们一样了。就我而言,对秦腔以及演员的好我绝不隐晦,对不好的我也绝不姑息,我也绝不会人云亦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但是有些秦腔本身对受众就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玻璃心一敲就碎,让人即客气又好笑。他们还自以为这样的就是好的,其实对于秦腔而言,无限的吹捧并不见得是好事。
秦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我喜欢秦腔,因我是西北人。听到秦腔的曲子,是多么的亲切,
秦腔,确实是个让年轻人不好接受的剧种。
我是陕西东府人,从小听着秦腔长大。
经历过稚嫩的儿童,懵懂的少年,偏执的青年时代
以至于我都快忘记有秦腔这回事了
直到我30余岁的时候
经历了一些人和事
突然有一天听到秦腔
我竟然泪流满面
它似乎在诉说着
几千年来
八百里秦川的沧桑与厚重
秦腔就在那里
当你听出点韵味了
说明你这个陕西娃长大了
我是洛阳人,我家乡听秦腔止。往东都听豫剧,曲剧什么的。百花齐放,是种艺术表现形式。你说外国芭蕾舞不好看,男的穿紧身。女的点脚尖不好看。但经过革命同志创新改编的经典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好看吗?艺术都存在共性,是好的,大家都能看出来。我觉得秦腔好,高亢,澉情是我们民族发展史不可泯灭的一朵文化奇葩。老祖宗留下的都是好的,外国老祖宗留下的节日你们都说好。自己的祖宗留下的不说好,不知是谁的后代。
秦腔好听但不足很明显
如果和豫剧进行对比,秦腔不足就很明显。秦腔的发展,影响过豫剧,但现在影响力明显不及,这暴露了秦腔发展动力不足,变化太小。脸谱,服装,道具很陈旧。
如果和京剧比,则全面落后,必须反思。陕西是全国戏曲历史最悠久,剧种资源最多,一度群众基层最深厚的省份;但现在却要靠去西北演出维持,小剧种濒危,碗碗腔,眉户戏,汉宫腔,老腔皮影戏,现在木偶戏基本灭绝了。
最大的缺陷全部由于,文人参与度太低,明代的康海和近代的易俗社,仅仅是例外,反观京剧,高素质票友众多,导致京剧显得特别雅致。秦腔的唱词粗鄙,剧目内容切近低文化层次群众,编剧水平太差。
秦腔改革失败,现在仅剩下众多的剧目,实际都需要提炼加工,盲目改变表演形式的路子不正。
秦腔的曲调与曲牌,现在受到民乐界的热捧,真的是国粹,只是这样让人想到老腔,太危险了。
甘肃平凉人,小时候村子里年年都有秦腔表演!每年两次,一次在夏收之后的农闲时间,农历七月十二左右,另一次在正月十五前后。每次大概一个星期,每天两场!午场中午十二点开戏,结束一般在下午四点左右,晚场夜里八点开戏,结束在午夜十二点左右!听大人说剧团都是从陕西省请来的正规剧团。像周至,咸阳的剧团等等!那时节热闹非凡,四邻八乡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赏国萃,谈天说地,小孩子们在剧场里来回乱跑!刚开始是听不懂台上演员的唱词的,也看不明白演的内容!后来慢慢先是明白了剧情,至于唱词则是在大了以后才明白的!大概从十岁左右开始村里再有秦剧团演出的时候我就不会再和小伙伴们在剧场内外乱跑了,我会找一个人不太多的地方静静的把整场戏看完,尽管当时还是听不清大部分唱词!现在已经远离家乡,尽管每年村子里还会有秦剧团演出,但是已经没有了亲临观看的机会!现在想想真的挺感谢当时的演出,对于我的性格和三观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在闲时网上也会下一些折子戏来听,但是最熟悉的还是儿时的记忆《斩单童》《金沙滩》《铡美案》《二进宫》《杀狗劝妻》《八件衣》《周仁回府》等等曲目!秦腔里有忠孝节义,有我们文化的灵魂,这辈子应该是离不开了!
这么给你们说吧 本人江苏南京人 也算南方人吧 以前听说秦腔是百戏之祖 也没听过秦腔 只是知道秦腔在西北流行 偶尔听过谁是秦腔梅花奖 但还是没听过秦腔 听别人说那东西很难听 大喊大叫特难听 然后就记下别人说的了 当别人提到秦腔时 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大喊大叫特别难听 然后没什么印象了 我也偶尔听听黄梅戏 京剧 但是京剧咿咿呀呀的真的不好听 当时有个想法我能不能拿个熨斗把京剧演唱者的舌头熨平整一些 自然黄梅戏就听的多了 也会唱很多 直到前年去了一次西安 跟着朋友看了三意社的火焰驹 从那以后就觉得秦腔是世界上最好听的了 记得候红琴演唱的表花实在太好听了 尤其两人对唱的一些好听的不要不要的 还有那些词句比喻恰当 不俗不雅刚刚好 当时害怕听不懂 但是人家有字幕屏啊 记得还有鸟叫声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鸟叫声还是某种乐器发出的反正和鸟叫声很像 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秦腔 我回来之后看了赵五娘 竟然把我看哭了 还看了陈妙华和全巧民的虎口缘两人演的真是太好了 还有秦腔的配乐是真的好听 有悲壮的 有哀伤的 有欢快的 有大悲大喜的 有哀怨忧愁的 简直好听的不要不要的 那种音乐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真佩服给秦腔谱曲的人 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身体上的解脱 从那以后也不喜欢黄梅戏了 也不相信别人说秦腔很难听了 秦腔的唱法也很有特点 一词一句都唱在一板一眼上 不同长短的词句有不同的板眼 秦腔的词句都很美 比如马友仙演唱的断桥 西湖山水还依旧 憔悴难对满眼秋 霜染丹枫寒林瘦 不堪回首忆旧游简直和诗一样的词句实在太美 秦腔的表演也很有特色 把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尽致 尤其那个苦音唱法实在太好听了 记得周仁回府里有一句唱词 秋风吹黄叶飘心情惆怅 一下子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每一种情感的表现都能在秦腔里找到对应的唱词和音乐 所以当你高兴时就听一段秦腔 当你悲伤时你就听一段秦腔 当你孤独时你就听一段秦腔 它能给你带来情感的共鸣 好多人不喜欢秦腔估计是因为对秦腔不太了解 或者根本就不了解 现在我也理解了为啥秦腔是百戏之祖了 它的粗狂豪迈哀婉忧愁不是其他剧种能比的 虽然我不是西北人 但是我也特别喜欢秦腔 希望大家不要听别人说不好听就觉得不好听 你要去了解它 才会爱上它
有人说秦腔难听,这个说法还是委婉一点,应该是不了解秦腔的人都会说秦腔难听。
秦腔发源于秦地,是秦人怒吼之腔调。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是很多地方戏曲的源头。
要认识和了解秦腔,就必须认识和了解秦地秦人,就必须认识和了解至先秦以来秦人悲壮的历史,就必要认识和了解渗透到秦人骨头里的勇敢倔强,就必须认识和了解秦地文化中的那种孤傲和悲愤。而这样的文化背景,如若没有秦人秦地的遗传与沉浸,外地的人是很难体会的。
秦腔有苦音和欢音,但最有名的还是苦音,特别是咸阳地区的秦腔苦音最有穿透力。
平常人经常听的秦腔片段,都以苦音居多,如果没有老秦人那份灵魂体验,是很难听得进去的,就会有刺耳难听的说法,这是很正常的。
秦腔是秦人的绝唱,苦悲愤懑是其灵魂,是生命之不屈不挠,如果你能感受到生命在燃烧,那才会觉得秦腔的好听与美来。
说秦腔不好听的都是些年轻人吧?每个人都有个具体的成长过程,特别是我们陕西人!
虽然我也是从小听着秦腔长大的,但是在我二十来岁的时候,还真的不怎么喜欢秦腔。可是,等我到了三十多岁,经历的事情多了才发现,其实最好听的音乐就只有秦腔!那激亢高昂的腔调,那荡气回肠的板音,不就是最原始,也是最古老的摇滚乐吗?
如今已经四十多岁的我,对秦腔更是沉迷其中,我爱秦腔!我爱陕西!秦腔是我的魂!陕西是我的家!不管别人如何反对,在我的心里,秦腔永远都是全天下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最古老的摇滚!
标签:难听,秦腔,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