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一号,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从2006年10月开始预研,2007年6年正式研制。萤火一号,是中俄航天合作项目“中国与俄罗斯联合开展火星探测计划”的重要部分。根据中俄两国协议,双方确定于2009年对火星及其卫星“火卫一”进行联合探测,中方卫星将由中国设计、生产。中科院组织评审委员会认为,中方卫星“萤火一号”以探测火星空间环境为目标,该星与俄罗斯“福布斯-土壤”卫星,形成对火星空间环境的首次联合探测,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重要的科学意义;中俄联合火星探测计划的实施,将实现中国首次行星探测,推动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水平的提升,增强行星探测的能力和影响力。
据了解,萤火一号将由俄方运载火箭发射,并被送入火星椭圆轨道;其后,该卫星将自主完成对火星空间环境的探测任务。期间,俄“福布斯”火星探测器则将在“火卫一”表面着陆,提取“火卫一”土壤等样品,并返回地球。萤火一号还将与“福布斯”探测器联合完成对火星环境的掩星探测。 “萤火一号”包括四大关键技术:超远距离的测控通信;自主控制;超低温度的适应技术和8.8小时的长火影;还有热控技术,轻型化技术等难点,简称“三控一化”。人造地球卫星与地球的距离一般从几百公里到几万公里左右,月球距离地球约为38.4万公里,而到火星处距离约3.5亿公里,卫星的测控数传要克服信号衰减和传输时延等困难,实现深空环境下的有效通信,到火星的信号较到地球卫星接收信号要弱几千倍。
而由于火星与地球之间距离甚远,火星探测器接收地面遥控指令时间较长,环绕火星运行时,地面测控站进行遥控的主动控制能力远低于地球卫星,因此,对火星探测器星上自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以降低卫星对地面系统的依赖性,不能够像地球卫星那样实时遥控。
除此以外,“萤火一号”在整个探测过程中,将遭遇7次“长火影”,时间长达8.8个小时。此时,火星将运行至探测器和太阳之间时,主要依靠太阳能的“萤火一号”为了保存能量,不得不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它在“长火影”结束后再加电唤醒。而经过8.8个小时的休眠,“萤火一号”的周围环境温度达到零下200℃以下,过低的温度会影响机器休眠时的运行,如果机器被“冻死”,就不能在通电后“活”过来。 萤火一号-设计参数 尺寸:750×750×600 mm 重量:110 kg
功率:90 W(平均)180 W(峰值)
数据传输速率:80 bit/s
2 x 3块太阳能电池板,全长7.85米
任务类型:轨道
环绕星体:火星
发射日期:2009年10月
运载火箭:联盟号运载火箭
任务持续至:1 年
质量:110 kg
轨道倾角:5°
轨道运行周期:3 天
标签:萤火虫,一号,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