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作为“卫生部重点联系县医院”和“宁波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以国家卫生计生委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方向,紧紧围绕健康浙江战略,提升服务能力。
至2014年底,医院开放床位1385张,职工1886人,2014年门急诊量185万人次,出院病人5.12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8.31天,10个学科达到浙江省“三甲”技术指标。
一、建设基于疾病与脏器的“临床中心”
医院不断深化模块化诊疗模式,按照疾病与脏器的分类规律,从2012年开始,建成了多个临床诊疗中心,实现多学科协同发展,并合理设计流程,在中心内即可完成就诊、检查、付费治疗等服务环节。
如泌尿肾病中心整合了泌尿外科、肾内科、血透室等专科,集“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服务”于一体,实现“诊治一体化”与“一站式整体化治疗”;消化疾病诊疗中心有机整合消化内科、肝胆外科、肿瘤内外科、胃肠外科、放射科等相关学科,实现多种治疗手段相融合,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同时还成立了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糖尿病)风湿免疫、慢性肝病等慢性病诊疗中心,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
二、打造更加高效与智能的“智慧医院”
医院全面推行以结构化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办公OA、移动医护等系统先后投入使用。
官方微信实现预约挂号、专家门诊查询、检验和放射影像结果查询等功能之外,还能为职工提供院内通知查询和材料申请审批等内部OA功能。
“医达通”自助机遍布医院,并实现查询、挂号、缴费等各项业务。
目前已经实现网上、微信、电话、现场、诊间、社区等多种预约方式;76.01%的普通门诊号和82.06%的专家专科号开放预约;总预约人次占总门诊人次10.45%,其中34.7%实现分时预约;放射科对所有住院病人的放射影像检查(CT、MR、DSA等)实现分时段预约。
三、建设覆盖广、实效佳的区域“共享中心”
2009年起,余姚市以人民医院的人才技术、设施设备为基础,组建了多个区域卫生资源共享中心。其中,临检中心的服务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城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学影像(心电)会诊中心的诊断会诊服务已与21个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联网;慢性病诊疗指导中心已成为对社区全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和双向转诊的服务平台。
资源共享中心工作模式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取得了“群众、政府、医院”三满意的效果,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该模式作为医改经验向全国推广。
四、打造水平高、技术强的“名院工程”
2012年,医院全面开展与上海、杭州多家“三甲”医院优势学科合作的“名医名院”工程,使医院对应学科水平全面提升。
以与上海胸科医院胸外科建立的紧密型合作为例,上海胸科医院资深主任医师受聘担任余姚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率领医疗团队长驻并全面负责科室医疗、科研、管理等工作,开展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肺叶袖状切除+上腔静脉置换术等各类高难度手术150余例,同比增长72%,相关疾病转诊率由85%下降至50%。
医院全方位支持急诊科建设,目前,急诊科已经逐步形成了以“120-院前-抢救室-EICU”于一体、多学科联合、多单元管理为特色的现代急救医学体系,医疗救治能力有效提升,2013年被确定为首批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
2014年起,医院开展提升基础医疗质量专项工程。
与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全面启动JCI认证。
作为区域龙头医院,在余姚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与中心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阳明医联体”,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数据共享、诊间预约等业务。
五、建设更环保、更安全的“绿色医院”
医院创新服务管理,成立病人服务中心,提供预约挂号、医保服务、医疗证明审核等多项服务;成立住院服务中心,提供住院登记、床位预约、入院宣教、投诉受理等服务;同时,为配合JCI认证,医院全面推行6S管理,整体服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建立院内安保队伍,强化“特保分队”人力与设施配备,医患纠纷提前介入,全力保障正常医疗服务秩序。
开设肿瘤日间病房,有效满足肿瘤化疗病人短期治疗需求;开设了宁波地区首家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舒缓病房;
以产科温馨病房为代表的科室,以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人性化的服务让人民群众就医感受更加贴心。
六、打造更优质、更人文的“文化工程”
医院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已在门诊全面推行“一诊一患”制度,同时完善病区家属陪护制度与宣教流程,有效缓解了患者不安情绪。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到100%,并在急诊、手术室等特殊科室尝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2013年成立了由本院员工组成的“阳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下辖志愿导医、无偿献血等7个小队,目前发展至600多名。
2014年,通过社区结对共建、网络招募等形式招募社会志愿者165名,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标签:余姚市,病患,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