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将皇位传给了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史实证明如下:
2013年8月29日,辽宁省档案馆新馆首度展出的“康熙遗诏”,上面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拓展:雍正帝早年经历
胤禛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1678年12月13日)寅时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是康熙帝第四子。德妃乌雅氏所生。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没有抚育的资格,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佟贵妃抚养。康熙帝曾评价幼年的胤禛“喜怒不定”,后经胤禛请求,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撤此考语。因性情急躁,父皇康熙帝用“戒急用忍”训喻他。胤禛早年随康熙巡历四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同年封胤禛为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 。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康熙诸皇子储位的传奇猜疑很多。胤禛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帝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帝的信赖。
“传言雍正将康熙遗诏中“传位十四皇子胤禵”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胤禛”,改“禵”或者“桢”为“禛”(皇十四子的名字曾有过改动,他一开始叫“胤禵”、后来又改名为“胤祯”,随后又改了过来),从而得以登极。这件事到底是空穴来风还是果有之乎,还是先来探讨一下吧。若雍正果真得位不正,则有下列疑点:
其一,清王朝是满洲女真人建立的专制政府,遇有重大极端诏命,必是以满文为正本,汉文为副本。而在满文中,“十”字和“于”字两个字差别颇大,字体结构复杂,不是一横一提所能改动的。
其二,“于”在清朝那阵子是写作“於”字,简化写法“于”乃是第二次文字改革所造成的结果。如此有倒因为果之嫌。改“禵”或者“桢”为“禛”,难度更大,故不作考虑。
其三,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资料,该诏书中是用满文和汉文合璧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联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极,继皇帝位。"
其四,据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披露解密档案,该诏写明了“传四皇子胤禛”,与传说中的“传位十四子”有所出入。
种种迹象表明,雍正确是康熙钦点的真命天子,且雍正当政后厉行改革也证明康熙的确很会识人。每逢看到书市一些写雍正夺嫡的书籍,我便暗自窃笑作者之无知。
不过,有人据此又提出虽雍正没有改动诏书,但却可以更换诏书。我只说一点,否认了改动诏书,更换绝密的诏书更是几无可能。 ”
此观点是正确的,大家不要忘了,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非常喜欢四阿哥的长子弘历(也就是回来名垂青史的乾隆),要知道只有传位给四阿哥将来才能让弘历继承皇位。同时大家应该清楚,弘历一直生活在康熙身边的。
————希望可以帮到您!觉得好就请点采纳答案吧,你的采纳是我的动力,谢谢!————
传位给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帝,没有太大的疑问,所谓传位十四子,而雍正改“十”为“于“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
胤禛登基后即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而康熙皇八子胤禩先是被安抚封为廉亲王,后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阿其那”(意为待宰的鱼)。康熙的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后被削宗籍和圈禁, 并被改名为“塞思黑”(意为讨厌的人)。皇十子胤礻我被圈禁,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祯(允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后来受圈禁。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后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
从雍正年间时,对雍正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耳。虽然史学界对皇位合法性尚无定论,但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因为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
主张篡位说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康熙去世过于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任何传位遗诏,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谋抢占了先机;有的认为康熙生前两立两废太子,对立储君一事劳心伤神,直到临终前才属意皇十四子为储君。
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如果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其他皇子为康熙所属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并且在诏书中一般都是加上个皇字的,比如传位于皇四子,假如这样”十“改为”于“是没有根据的。
康熙传给了雍正啊!
圣祖玄烨
在位时间: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
公元1654年,出生
公元1661年,即位,年号康熙
公元1667年,亲政
公元1669年,软禁鳌拜,下诏停止满州贵族圈地
公元1673年,开始裁撤三藩
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
公元1683年,收复台湾
公元1685年,进兵沙俄的雅克萨城
公元1689年,与沙俄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了两国疆界
公元1690年,亲征准葛尔
公元1696年,再次亲征准葛尔
公元1697年,第三次亲征准葛尔,并消灭首领葛尔丹
公元1712年,宣布全国赋税以康熙五十年为准.以后多增人口不再征税,称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公元1722年, 驾崩, 庙号圣祖,葬清东陵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胤禛
在位时间:公元1722年—公元1735年
公元1678年,出生
公元1722年,即位,年号雍正
公元1725年,实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国策.
公元1728年,平定阿尔布巴叛乱
公元1729年,设立军机处,权力逐渐取代内阁
公元1735年, 驾崩, 庙号世宗,葬泰陵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高宗弘历
在位时间:公元1735年—公元1795年
公元1711年,出生
公元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
公元1747年与1766年,两次平定大小金川
公元1755年,平定准葛尔叛乱
公元1757年,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
公元1791年,清军入藏
公元1792年,亲自撰写《十全武功记》,并花费15年时间完成《四库全书》
公元1795年,退位,传位嘉庆
公元1799年, 驾崩, 庙号高宗,葬裕陵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传言雍正将康熙遗诏中“传位十四皇子胤禵”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胤禛”,改“禵”或者“桢”为“禛”(皇十四子的名字曾有过改动,他一开始叫“胤禵”、后来又改名为“胤祯”,随后又改了过来),从而得以登极。这件事到底是空穴来风还是果有之乎,还是先来探讨一下吧。若雍正果真得位不正,则有下列疑点:
其一,清王朝是满洲女真人建立的专制政府,遇有重大极端诏命,必是以满文为正本,汉文为副本。而在满文中,“十”字和“于”字两个字差别颇大,字体结构复杂,不是一横一提所能改动的。
其二,“于”在清朝那阵子是写作“於”字,简化写法“于”乃是第二次文字改革所造成的结果。如此有倒因为果之嫌。改“禵”或者“桢”为“禛”,难度更大,故不作考虑。
其三,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资料,该诏书中是用满文和汉文合璧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联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极,继皇帝位。"
其四,据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披露解密档案,该诏写明了“传四皇子胤禛”,与传说中的“传位十四子”有所出入。
其五,满清皇帝遗诏,都是满汉蒙,3种文字书写的,汉字改得了,满蒙是改不了的。
种种迹象表明,雍正确是康熙钦点的真命天子,且雍正当政后厉行改革也证明康熙的确很会识人。每逢看到书市一些写雍正夺嫡的书籍,我便暗自窃笑作者之无知。
不过,有人据此又提出虽雍正没有改动诏书,但却可以更换诏书。我只说一点,否认了改动诏书,更换绝密的诏书更是几无可能。 ”
此观点是正确的,大家不要忘了,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非常喜欢四阿哥的长子弘历(也就是回来名垂青史的乾隆),要知道只有传位给四阿哥将来才能让弘历继承皇位。同时大家应该清楚,弘历一直生活在康熙身边的。
标签:康熙皇帝,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