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化学恐怖袭击是指使用化学毒剂和致病性微生物及其产物(常称为化学因子和生物因子)进行的恐怖袭击。以美国这次发现的蓖麻毒素为例,是一种致病性陆生植物毒素,美国疾控中心将其列为“B”武器,即具有中度威胁。其危害“当量”虽然不如炭疽孢子,但一定数量的蓖麻毒素一旦被混入食物和水源中,其结果将无药可治。
据有关专家介绍,与常规武器等恐怖袭击方式不同,生化恐怖袭击有自己的特性。首先是它的隐蔽性。由于生物化学因子不像枪支弹药那样可用侦测手段查出,释放后多不留明显痕迹,而且受袭的人员、动物或植物,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出现反应或症状,因此难以察觉袭击的时间和准确地点。同时,化学毒剂和病原微生物的获得并不困难。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其管理和控制还不够严格。全世界有数不清的研究机构、生产单位和自然资源可提供各种化学物质,1500多个菌种库及不计其数的化工厂可提供各种化学原料及其产物。另外,生化恐怖袭击的释放手段多样、简单,如可通过手动装置、车载设备以气溶胶方式释放,或污染饮水源和食品,也可放在信封中通过邮寄直接释放,令人防不胜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化恐怖袭击所致危害不同于自然损伤的规律,可能造成生态灾难。生化恐怖袭击引发的人为疫情不符合自然发病季节,在无媒介或已清除媒介的地域发病,病原体特性明显不同于原已知特性,疾病流行特征也会改变,如在已接种过该病疫苗的人群中发病等。另外,生化毒物对生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芥子气等化学剂很稳定,难以水解或自然净化,渗入地下,可长久污染地下水而长期影响人及动物健康。
2、什么能用于恐怖袭击据介绍,理论上任何可致人损伤的化学毒剂和致病性微生物都可以用于恐怖袭击,但公认可以用于恐怖袭击的生物化学因子有共同特点:感染剂量低,毒性高;潜伏期短,发病率高;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通过呼吸道途径致人感染或中毒;造成失能或死亡的几率高;缺乏有效的治疗或预防措施,如免疫血清、疫苗或抗生素等。据专家介绍,最有可能应用于对人进行恐怖袭击的化学品目前有9类几百种,生物剂至少有4类几十种。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生物化学因子种类繁多,而且恐怖袭击的方式也令人防不胜防,但生化恐怖袭击自身也有明显的“弱点”。不仅袭击效果受生物化学因子本身的制约,而且释放手段和途径会影响损伤结果,受温度、日光、风速、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受袭者有良好防护或使用过预防药物则损伤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多数生物化学因子没有立即杀伤作用,发现后,可以利用潜伏期的间隔时间,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等。这些局限性正是医学对其进行防范和应对的基础。
应该是反社会人士或恐怖分子为报复而用高传染性细菌,病毒或毒气等造成的恐怖袭击
就是用生化武器搞恐怖活动,比如用病毒
病毒,毒气等等
病毒
标签:生化,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