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时隔近5个月,2021年的第二次降准来了。
人民银行12月6日公告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本次降准为全面降准, 共计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压力下,此次降准落地将为市场提供长期限流动性,降准将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加大小微企业、制造业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市场对于本次降准已有所预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3日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本次降准有何考虑?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降准将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加大小微企业、制造业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通过合理让利实体经济,可以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也是降准的传统目的之一。今年第四季度,MLF到期量2.45万亿元,为年内单季MLF到期量最高。今年12月15日以及明年1月17日,分别有9500亿、5000亿元MLF到期。“考虑未来MLF到期量大,可通过降准置换到期MLF。”周茂华说。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置换MLF规模可能在4000亿-5000亿元。
今年7月初,央行实施全面降准,释放1万亿元长期资金,有效增加了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资金来源,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据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9月在国新办介绍,该次降准降低了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约130亿元。
政策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调整可能
降准如期落地,市场主体是否还有望迎来降息“礼包”?
王一峰认为,通过利率放松刺激总需求的必要性正在提升。从稳定房地产市场销售、护住中小企业基本面、保障民生领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利率放松刺激总需求,防止经济滑出合理区间,进一步缓释房地产市场风险形成的衍生效应,仍有一定必要。
“连续降准从负债成本端对LPR形成的累积效应需要关注。若本次降准如期落地,在继续运行一段时期后,不排除累积效应触发LPR出现5BP步长的调整。”王一峰表示。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LPR利率有可能会下调。他认为,目前对实体来说,主要是信用扩张渠道受阻,但是降准对扩张信用直接作用有限。资金可能淤积在银行间市场,债市可能再度出现欠配行情,利率有望下行突破年中低点。“LPR利率需要相应调降来向实体传导,实现融资成本下降。”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如果第四季度GDP增速不及预期,货币政策将会有所反应。如果降息,更有可能释放出货币边际相对宽松的信号,但幅度并不会太大。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认为降息的可能性较小。他认为,首先,从通胀情况上来看,明年CPI走势会向上;其次,预计美国会在明年三季度开始加息,每个季度加25个基点,之后其他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会相继加息。
“稳”字当头 基调未变
人民银行在适时运用降准工具的同时,货币政策“稳”字当头基调未变。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 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人民银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银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降准不应被解读为货币政策宽松的一个表现,它主要是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结构,降低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并减轻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压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
结合近期央行操作来看,从100亿到500亿再到1000亿元,逆回购基本结束了每日100亿元的操作模式,货币政策倾向于通过灵活投放,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MLF则基本延续等量或超额续做。与此同时,碳减排支持工具“上新”、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迅速推出,透露出货币政策更侧重结构化和定向的新动向。
业内人士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成为主旋律,在海外货币政策不超预期收紧的情况下,预计我国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
温彬认为,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降准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会更好地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金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使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明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整体上,降准具有对冲性质,不会改变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也就是M2与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周茂华表示,美联储政策正常化对国内影响有限。中美继续保持宽利差,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等,国内货币政策继续以我为主。
编辑:陈 羽
校对:冯雯君
图编:周 洋
制作:季宇亮
责编:张晓光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标签:降准,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