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四>百科问答>轩辕黄帝乘龙升天,龙须断而成草,大弓坠而化山

轩辕黄帝乘龙升天,龙须断而成草,大弓坠而化山

2024-08-12 04:43:39 编辑:join 浏览量:557

轩辕黄帝乘龙升天,龙须断而成草,大弓坠而化山

相传轩辕黄帝梦中见一金甲神人赐他宝鼎一尊,那鼎高数丈,熠熠生辉,名曰“宛胊”。可惜梦里没来得及问神将赐鼎何意,那神将就倏忽不见了,黄帝于是召大臣鬼臾区来问,鬼臾区答道:“得宝鼎乃上天的启示,应该是让您以鼎计时!”

原来上古时代,无寒暑之明,无四季之分,先民常常耽误农时,影响收成,黄帝常为此烦恼。黄帝得神将梦中启示,为了让百姓明晓四时,于是召集工匠从首山采来铜矿,在荆山之下铸铜鼎三座,分别命名为“天”、“地”、“人”。

宝鼎既成,万民欢腾。黄帝以此创立五行,制定节气,分寒暑四季,百姓们顺应农时,种植农作物,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鼎成20天后,正午时分,有五彩祥云起自半空,一条火鳞金甲、红光闪烁的赤色巨龙从五色祥云中探出头来,徐徐降落,将硕大的龙头轻轻搁在宝鼎之上,龙须飘荡,直垂到地。轩辕黄帝知道这是神龙来迎接自己升天,于是脚踩金色莲花,一步步直登龙背,赤龙等黄帝坐稳后,缓缓起身。

群臣和后宫的70余人见黄帝骑龙升天,不舍与黄帝分离,也都争相往龙背爬去,有些人没爬上去,只得抓紧巨龙垂下的龙须不松手。赤龙剧痛挣扎飞起,扯断了数根龙须,黄帝随身的大弓也一同掉在地上。龙须落地,就长成今天的龙须草,大弓坠地,就化为一座大山,就是桥山。

轩辕黄帝在此驾龙成仙而去,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仙都”。仙都风景区内还有丹峰山,据说峰顶至今还留有黄帝放置宝鼎的遗迹。因宝鼎过重,陷落成坑,天长日久,鼎坑积水成湖,人们就称之为“鼎湖”。

这就是流传于浙江省缙云县仙都风景名胜区的《轩辕黄帝鼎湖峰铸鼎炼丹升天》的故事。此故事在司马迁所著《史记·封禅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君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司马迁为缙云的黄帝文化做出了经典注解,此后,凡涉及到缙云山,均以此为据,使缙云山仙都不仅只是从从神话传说,而且从史实记载中,奠定了仙都黄帝祠宇的地位,从而与陕西的黄帝陵形成中华民族祭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北陵南祠”的格局。

而关于“缙云氏”,从来说法不一,但无论说是黄帝统治时期的夏官,还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氏族,或者是黄帝的名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缙云氏”与轩辕黄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助黄帝与蚩尤一战功成之后,被黄帝派遣至今天的缙云山一代。其后代处于对轩辕黄帝的崇拜于敬仰,遂立祠宇以祭拜。

每一方土地,都有一方美丽的传说。传说是连接古代与现代关系的纽带,也为夺目的风景添注了更加灵动的人文情怀。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古人曾经走过,而今人始终耕耘,那轻淌的湖水,古人曾经洗濯,而今人泛舟畅游。

当时的轩辕黄帝为百姓忧而铸宝鼎,缙云氏后人纪念而拜之,现在这传统的祭祖观念,使缙云黄帝文化源远流长,又反哺当地的旅游业增添人文气息,无愧对黄帝的人文始祖之名。这也正是我泱泱中华,虽岁月流转,惟民族忠魂生生不息。

标签:成草,大弓,化山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四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4.com/answer/23385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