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热风起神州,全国文艺青年不计其数。我有许多笔友,本地的,外地的。本地笔友经常聚在一起聊文学,聊理想,聊四大名著,聊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从晨聊到昏,从黑聊到明。
记得一个笔友,经常骑着自行车到我家,兴奋地从口袋里掏出新写好的诗稿读给我听,然后要我给题意见建议。得意处大声朗读,然后急切地拿邮局去给报刊投稿。如果发表了,更是乐的手舞足蹈,几夜都睡不着觉。
后来进入90年代后,市场经济了,大家的精力逐渐投入到挣钱上来了,许多人对文学的热衷淡了,笔友们的走动渐渐稀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关于笔友这个词都生疏冷僻了。发起这个话题又使我回忆起了那个青葱年代……心里也涌上了些许伤感。
笔友在我心里没什么特定具体(非常亲近)的概念,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意义:即希望都喜欢文学,文字,思想,写作,然后会经常在一起探讨并在文学上共同进步,在这一层关系意义上只有儿子一个人吧,但对笔友的现实理解也可以是喜欢写作,`爱好文学思想的人们,但关系只是遥远的尊敬,按此逻辑,大部分有品味的书的作者以及编者都可以称之为笔友。
总而言之笔友的综合意义就是在文学思想上的不同距离关系吧。
在我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都有过笔友,是一件让我特别开心的事情。就像是小孩子想要快快但是总要被家长管束,很多时候都要压制喜欢的兴趣不得不认真复习做试卷。所以有了笔友就相当于找到了可以发泄的通道,将这些事情都写信给笔友倾诉,也会收到来自笔友的同样情况。于是就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给了青春期浮躁的心情里的安慰。
小学的时候算吗?哈哈,那时候学校组织跟市里的同学写信,经常往来,带着一份天真真好!
我现在还没有笔友,如果能有一个笔友的话,也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我想我们会互相的学习,互相的鼓励,做一个真诚的朋友。
曾经热衷于写信,也很幸运得交到一个很投缘的笔友(一般都找异性笔友吧)。写了两三年信,之后就一直是网上和短信联系了。认识七年了,有照片但是没视频没电话。现在,好像到了选择要不要见面的时候了。最后不了了之了
有过,不过是在一个APP上面认识的。也算是笔友吧,毕竟我们是通过信件进行交流的。
最后的结果,不好意思,还没有最后,我相信我们的友谊没有最后。讲一下现阶段的结果吧。就很好啊~我们在信件里什么都说,生活中快乐的,悲伤的,都可以和她分享。感觉很奇妙啊,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可以理解你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的人,她居然可以明白你的对于某一件事不同于其他人的想法。这是很幸福的事情啊。我们还会继续通信的~
我中学的时候有过,我一说这话肯定知道我现在已经是大叔了。当时是隔壁班的一个女生,其实我们每天都可以见面的,但是就是一直用笔友的方式去交流,一直到高中我们没在一个学校,后来就没联系了。
我现在回想当时的画面还历历在目,这是一个挺让人值得回忆的一个事。不要去在意结果,我们以后回忆的是交笔友的过程。
你们有过笔友吗?最后和笔友的结果怎么样?
时光如流水,我的同学朋友多的不可胜数。至于什么样的朋友算是笔友,我并没有准确的概念。
匆匆忙忙的学习生涯里,我也曾给同学们写过几次信,交流我的想法,同学的回信中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书信相互理解,了解支持协作。然而分别之后,就很少有书信来往啦。
现如今微信盛行,我和朋友们的交流大多通过微信来实现。然而微信的交流也常常是工作任务(或者娱乐)之余很快就断档了。
我真的渴望能有一个无话不谈的笔友。欢迎您成为我的笔友。
高中的时候,同班同学一起传纸条 这个算不算笔友呢。小学也有几个。毕业时还互相留一个笔记本。上面都是摘抄的名句。至今记忆深刻。
标签:笔友,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