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歼击轰炸机?
歼击轰炸机,也称作战斗轰炸机或战斗攻击机,是海军航空兵主要用于突击敌战役战术纵深中的地面、水面目标,并具有空战自卫能力的飞机。随着机载电子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反舰导弹的广泛使用,歼击轰炸机的对海作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能起到哪些作用?
歼击轰炸机是一种兼有歼击机与轻型轰炸机特点的作战飞机。它的主要特点是:
(1)比起普通轰炸机它的飞行速度比较快,一般在1.5M-2.3M之间。这赋予了它良好的高速突防能力,使其在战场上有较强的生存几率。
(2)有先进的火控设备,这提高了它的打击精度。
(3)比轰炸机对机场的要求更低,1500米的跑道就可以使用.
(4)机动性能比轰炸机高得多,与普通歼击机差不多,可以硬碰硬的对抗截击机。
著名型号
F-105
F-105是作为F-84后继机发展的单座超音速战斗轰炸机,1955年首飞,1984年退役。50年代初美国的战略思
F-105
想是立足于打核战争,战术空军也要具备战术核轰炸能力。因此F-105的规划中,主要任务是实施战术核攻击,也可外挂常规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自卫空战能力。
F-111
F-111“土豚”(英语:F-111 Aardvark)是一款由美国通用动力于1960年代时开发制造、美国空军与海军联合
F-111
参与设计案的成品多用途中距离战斗/攻击机。1964年首飞。当时空军的设计需求是一架能够全天候、以低空高速进行远程攻击的战术轰炸机,而海军的需求则是一架能够长时间滞空的舰队防空用拦截机。但是开发中的许多问题导致舰载拦截机版本的设计(F-111B)没有实现,F-111最后仅为空军采用。F-111A型机于1967年交付使用。1996年7月26日F-111退役。
F-15E
双座全天候战斗轰炸机,它是根据1982年美国空军计划研制并投产的F-111后继机。机身结构加强,座舱经
F-15E
过重新设计。后期型发动机升级为F100-PW-229。重点改进航电设备,包括:换装APG-70雷达,加装蓝盾吊舱,以保证目标发现与识别以及改进武器发射精度,原来的二余度模拟式CAS改进为具有自动地形跟随能力的数字式三余度电传飞控系统,改用环形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等。
1986年12月11日生产型首飞,1988年4月12日开始交付,原订购392架,1988年削减到200架,后又增加到224架,现已全部交付完毕,共计装备5个空军联队。日本也装备了3个中队。
苏-7
苏-7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单发战斗轰炸机,是作为米格-19的后继机设计的。苏-7于1955年首次试飞,1958年投产,1959年服役,编号苏-7Б。西方给绰号“装配匠”(Fitter)。本来该机是作为空战战斗机设计的,后来作为前苏联前线航空兵的标准战斗轰炸机。
苏-24
苏-24双座、双发、变后掠翼重型战斗轰炸机是苏联第一种能进行空中加油的战斗轰炸机。该机由苏霍伊设计
苏-34
局研制。60年代后期始研,1970年试飞,1974年始装。已有800余架服役,大部分尚在俄罗斯空军。它的出现,增强了苏联航空兵的战区进攻能力和战略突袭能力。苏-24的装备数量已达1000架以上。绰号“击剑手”。
苏-24歼击轰炸机是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双座双发变后掠翼歼击轰炸机,为冷战中苏联空军最有效的远程战术攻击平台,主要战术使命是深入敌境,攻击其陆军集结部队或空军基地。苏-24的研制始于1964年,目的是以低空突防的方式穿透北约雷达警戒网,将北约空中力量扼杀在地面,并摧毁其在西欧的纵深目标,保障地面坦克部队快速推进。1965年,苏霍伊设计局根据空军要求,开发出编号为T-6的原型机,经过一系列性能测试后被苏联空军采用,正式命名为苏-24。此后,苏霍伊设计局又对飞机细节部分不断改进,至1 9 7 4年12月,首批生产型苏-24交付部队,北约将其命名为“击剑手”。
苏-24是苏军第一种装备计算机轰炸瞄准系统和地形规避系统的飞机,标志着苏联飞机的火控和航电技术水平登上新台阶,作战效能比前一代的雅克-28提高2~2.5倍。苏-24的整体导航/火控系统被称为PNS,可实现地形跟踪、武器制导、目标搜索和指示、投弹、雷达告警和反辐射导弹压制、以及自动或半自动驾驶。该系统可在各种气象条件下使用,依靠地形跟踪系统,可保证飞机在200米低空以1 320千米的时速突防,极大提高了飞机的生存能力。
苏-34
苏-34战斗轰炸机原称苏-27IB,是由俄罗斯的莫斯科苏霍伊设计局联合公司研制的战斗轰炸机。苏-27IB在1990年4月首飞。计划用于替代苏-24和苏-25两种作战飞机。在北约内苏-34同样被命名为“侧卫”。苏-34的原型代号为T-10B。
此外,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还有苏-32、苏-39等机型。
飞豹
飞豹,编号歼轰-7(JH-7、FBC-1,北约代号:比目鱼(Flounder)),是由中国西安飞机制造集团与603研
中国歼轰7飞豹战机
究所合作设计制造的一款战斗轰炸机,其主要设计用以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可进行超音速飞行。在战斗机世代上为标准的第四代战斗机,该战机于1973年开始研发,至1988年首次试飞,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其改良型歼轰-7A则在2004年公布。2013年又传出研发出隐身版本。
近观20 世纪80 年代后的几场局部战争,空中力量在战争中的地位显著上升,成为战争中的一支决定性力量。尤其是海湾战争等已清晰地表明,以空军为主的空中力量已开始成为战争中首先使用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一定条件下,空中力量可以给战争的胜负带来决定性的影响。但是,我国现有的航空兵器还很难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就飞机而言,我国现役歼击机由于作战半径短,携带武器后难以达到“千里”之外。而且我国现役歼击机突出高速、高机动性、高灵敏性等性能,一般重量较轻,难于携带重型武器,攻击能力太小。而我国现有的轰炸机武器单一,又无机动能力,难于应付高技术局部战争。因此,将歼击特性和轰炸特性综合于一体的歼击轰炸机,就成了必然的选择,“飞豹”也就应运而生。
“飞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完全摆脱仿制之路,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制造和试飞成功的新一代作战飞机。“飞豹”是融现代航空技术为一体的新型战鹰,有着全新的外形设计、先进的电子设备和优良的火控装备,能对地面、海上目标实施强有力的攻击。其作战半径大,攻击威力强,具有良好的中低空飞行特性。该机集歼击、轰炸任务于一身,既有强大的进攻能力,又有良好的自卫能力,可供海军、空军通用等诸多特点,填补了我国军用飞机品种和作战方式的空白,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杀手锏” 。
歼-16
歼-16是中国沈阳飞机公司为海军航空兵所研发的一款从歼-11系列上发展而来的歼击轰炸机。该机的研制过
歼-16
程和中国以往的战机一样,较为保密,其原型为俄式苏-30MK2战机。2013年初,中国正式公开该战机。歼-16装备自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AESA),可与多目标作战并可以识别出目标的相关资料。歼-16最大特点是具备远距离超视距攻击能力和强大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
标签:歼击,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