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因素: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不够协调,易兴奋,稍有外来的刺激则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导致宝宝惊醒,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婴儿的渐渐长大,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步步完善,这种生理现象会自然消失。
2、进食过饱:常言道:“胃不合,卧不安”。
有的妈妈不管孩子饿不饿,睡前总要给加餐点心,致使宝宝感到不舒服,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吃奶的宝宝,有些妈妈习惯于喂着母乳伴宝宝入睡,结果导致孩子睡时食奶过量,腹胀易醒,醒后妈妈却又立即用奶去安抚,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3、疾病因素:肠寄生虫病是幼儿睡觉不稳的最常见的原因。如患寄生虫病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足,出现贫血、易惊等症状,早期佝偻病的小孩也常睡觉易醒。
4、环境因素:宝宝在睡觉时,室内光线过强,家人在看电视及大声谈话说笑均会干扰他的正常睡眠,易于惊醒;
宝宝夜间易踢被子,或被子盖得太厚太重,这都会造成孩子睡觉时过冷或过热,引起他烦躁不安、手脚乱动,这也是睡觉易醒的常见原因。
宝宝睡觉不踏实,真是让人捉急哭,其实做到一下几点,也能让宝宝安静的当个睡美男(睡美人)哦。
1、补充缺微量元素。血钙降低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设导致宝宝晚上睡不安稳,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
2、不要睡眠前玩得太兴奋。
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睡前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不要过分逗弄宝宝。
另外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
3、很多妈妈看到宝宝晚上哭醒会以为孩子饿了,然后就给孩子喂奶,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养成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习惯。
4、宝宝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饱也会导致睡眠不安。
妈妈记住晚上不要喂宝宝吃太饱哦。
5、宝宝哭闹,妈妈可以先不要理会,等待几分钟,因为多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
如果不停地哭闹,父母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
1、安全舒适的床上环境。宝宝夜醒很多原因是与父母分床睡造成的夜间寒冷、孤独恐惧、不安全感等离不开的。如何让宝宝夜间醒来还是有安全感,可以再自行睡去,不要父母起床安抚呢?在宝宝的小床上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像妈妈的温暖怀抱一样的环境是最佳的办法。
在宝宝睡前,父母就做好以下准备:除了给宝宝盖的小被子外,在身体两旁分别加上一个柔软的小靠枕、或者小毛毯,以便宝宝夜里惊醒四处踢踹时能感觉到柔软的物体,误以为是妈妈的身体,这样他就会安然睡去。注意,小靠枕等物品不要靠近宝宝的头面部,防止窒息。如果不是十分娇嫩的新生儿,妈妈还是少在夜里哄宝宝为好。宝宝夜里有动静,妈妈不要急着去照料,这样反而会惊扰宝宝,有的宝宝其实并没有完全醒。
2、控制卧室的光与声。用光与声音来促进宝宝生物钟的形成,通过光亮、黑暗的对比让宝宝学会白天与黑夜,醒着与睡着的区别。在早上宝宝该起床的时候,把宝宝放在光线很亮的地方,最好有充足的阳光,给宝宝一个拥抱,可以放音乐让他醒来。在晚上宝宝入睡前一两小时,就把室内的光线调暗,在宝宝该睡觉的时候,把他放在黑暗中。宝宝睡觉时把门关好,不要让门缝透光或传进嘈杂声。光线对宝宝的生物钟有一定的影响,夜间照料宝宝的时候,也要选择暗的夜光灯,最好是蓝色的,不是黄色,或者用手电筒,用完了要赶紧关上。窗帘要厚实,避免窗外透进灯光。
不容易入睡的小儿,一般精神充足。必须在白天让他多活动,玩得十分疲劳,在入睡前不要过分兴奋。对半夜醒来的小儿,如果吃母奶能睡着,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小儿能一面吸着奶,一面睡着。
有问,如果养成坏习惯怎么办?请不必担心,只要不养成半夜起来玩耍的习惯,小儿稍长大一些,就不会半夜起床了。
如果睡前孩子希望同妈妈躺在一个被窝里,妈妈应该高兴,这样可使孩子心里更踏实,安安稳稳地睡去。如果洗澡能使孩子很快入睡,应该在睡觉前给他洗澡。
6~18个月年龄阶段的小宝宝在半夜醒来会感到孤独而产生焦虑。如果宝宝睡在父母房间的宝宝床,则妈妈可以开一盏小灯,轻轻地拍拍他身体,轻声对他说“妈妈在你身边,安心睡觉”,一直到宝宝睡着了,再停止拍他的身体。
如果第二天还出现这种情况,则可以继续采取这种安慰的小措施,但是要逐渐减少手的轻拍,以语言安慰为主,直到最后不用语言,让宝宝自己睡觉、进入梦乡。用这种方法来处理宝宝晚上多醒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会见效,家长要有耐心。
标签:踏实,睡觉,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