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十四>百科问答>2018十大网络流行语哪个你最常用,还记得去年是哪些词吗?

2018十大网络流行语哪个你最常用,还记得去年是哪些词吗?

2024-05-20 04:16:04 编辑:join 浏览量:597

2018十大网络流行语哪个你最常用,还记得去年是哪些词吗?

12月3日,《咬文嚼字》公布2018年十大流行语:①命运共同体;②锦鲤;③店小二;④教科书式;⑤官宣;⑥确认过眼神;⑦退群;⑧佛系;⑨巨婴;⑩杠精。你都了解他们的意思吗?

一、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即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源自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全人类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同处于一个利益攸关的集体中,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国内国际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再一次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序言》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引起各国关注,得到全球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国际共识。“命运共同体”也已成为一个全球“热词”。

二、锦鲤

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了一个抽奖活动,从转发此条抽奖微博者中抽奖,抽中的人为“中国锦鲤”,吸引300多万次转发。10月7日支付宝揭晓了抽奖结果,幸运的“中国锦鲤”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锦鲤”立马走红, 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锦鲤”于是成为“好运”的象征。后来,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锦鲤”的走红及其意义的泛化,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店小二

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店小二”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服务,是店家带给顾客美好体验的重要因素。浙江主要领导人曾提倡,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要当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店小二”。“店小二”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的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今年,上海主要领导也强调,“政府要努力做好‘店小二’”。发扬“店小二”精神,是社会经济结构中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

四、教科书式

2018年5月,有人上传了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的视频。视频中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无论是执法程序还是现场指令等都无可挑剔,具有教科书样的规范性,被网民称为“教科书式执法”。随着视频的“热传”,“教科书式”也逐渐流传开来,人们用它来指“规范的”“典范的”“经典的”“示范的”“完美的”等,形容某事做得非常标准、规范,如“教科书式表演”“教科书式避险”“教科书式设计”等等。同时,语言运用中也出现了“教科书式耍赖”“教科书式下套”“教科书式坑人”等说法,这是对“教科书式”的反用。

五、官宣

2018年10月16日,赵丽颖与冯绍峰同时在微博上发布“官宣”,公布二人结婚喜讯。两人都是粉丝众多的明星,婚讯备受关注,引发网络疯狂转发。几天后,“官宣”纷纷出现在新旧媒体上,都是某个人或某机构宣布的某消息。“官宣”迅速走红。“官宣”从“官网”“官微”衍生而来,义为“官方宣布”。其“官方”指某种权利的拥有方。“官方”本指政府方面,如“官方人士”“官方消息”等,把个人、机构等非官方行为称为“官方”,也有强调其权威性、可靠性的意味。

六、确认过眼神

确认过眼神,即从眼神里得到了证实,出自林俊杰《醉赤壁》里的一句歌词: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今年走红网络的“确认过眼神”,仅表示“确认过”“甄别过”的意思,与“眼神”不一定有关。这个用法最早源自今年春节(2月15日)一网友发布的一条微博“确认过眼神,你是广东人”,以吐槽广东人过年红包面额小。后又有网友在网上发了一个题为《傻子看傻子觉得对方才是傻子》的视频:两个男生在楼下用手机拍趴在楼顶的三只哈士奇狗,而哈士奇则一脸冷漠地看着楼下。有网友评论“确认过眼神,是不想理的人”,收到大量的“赞”。“确认过眼神”于是走红,网络上掀起一场造句“竞赛”,如“确认过眼神,他是我爱的人”“确认过眼神,你是能考上‘双一流’的人”“确认过眼神,你是蚊子偏爱的人”“确认过眼神,是我要买的包”等等层出不穷。“确认过眼神”的流行,反映了人们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消息甚至虚假信息时希望得到“确认”“甄别”的心理。

七、退群

群,指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建立的可以供一定数量的人群交流的小组;退群,即退出某个社交平台上的交流小组。后来,含义引申,使用范围扩大,退群也指退出某一群体。特朗普担任总统之后,美国接连退出了好些国际协议或组织,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万国邮政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等。特朗普甚至扬言,美国将退出世界贸易组织。“退群”因此成为一个高频热词,广泛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八、佛系

“佛系”是一个外来词。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了一个“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即爱独处、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不想花时间与异性交往的男人。2017年12月,一篇题目为《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博文介绍了现在年轻人的“佛系生活”方式,其“佛系”义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佛系”迅速引爆网络,并显示出超强的构词能力,“佛系青年”“佛系生活”“佛系人生”“佛系乘客”“佛系父母”以及“佛系恋爱”“佛系养生”“佛系养鱼”“佛系购物”等等,层出不穷。有人说,“佛系”的流行体现了年轻人对锱铢必较、非理性争执的反感,希望构建和谐的生活秩序。也有人说,年轻人以“佛系”自嘲,体现的是一种求之不得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无奈,反映的是一种不可取的消极生活态度。

九、巨婴

巨婴,本是指体形巨大的婴儿。近年来,人们用“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今年“高铁霸座”“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等事件,让“巨婴”的热度进一步升高。“巨婴”现象已引起了全社会关注。

十、杠精

杠,即抬杠;精,即精灵、精怪。杠精,指“抬杠成精”的人。这种人往往不问真相,不求是非,为反对而反对,为争论而争论。“杠精”去年已出现。今年4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幅调侃“杠精”的漫画:一女生向一“杠精”表白,并要求去见他的母亲。“杠精”说:唯独这件事不可以,因为“杠精”不配拥有母亲。“杠精”迅速走红。“杠精”的流行是人们对这种行为的反感所致。

“紧扣时代特征,正确反映民情民意,弘扬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是我们评选年度流行语坚持的社会学原则。”《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说。“店小二”的流行,说明在全面深化改革过中,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作风获得了社会高度认同。“教科书式”一词受关注,是民众对规范执法的肯定,也是民众对规范执法的期待。“退群”的流行,说明民众对国际重大事件的关注。“锦鲤”的流行,反映了新时代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巨婴”“杠精”的流行,反映了民众的正确价值观,对负面事件,对不理性行为的反思与批判。“《咬文嚼字》的流行语评选,不是完全从流行角度统计的,更强调社会学价值,即背后的社会学意义。“因此,‘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全世界流行语。”黄安婧说。

回顾“2017年十大流行语”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编辑部发布“2017年十大流行语”,年度热词“不忘初心”位居榜首。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即不忘本意、不忘初衷。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

砥砺奋进

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指磨炼。砥砺奋进,即在磨炼中奋勇前进。2017年6月起,各地开展“砥砺奋进的五年”宣传活动,该词准确概括了以往五年的成就,生动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形象。

[共享]

共享是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技术日益成熟条件下的新经济模式。共享一词的流行,体现了社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社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有温度]

2017年5月8日,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大会报告中指出,上海未来五年要成为人文之城: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有温度”这个有着细腻感觉的词语此后逐渐流行开来。

[流量]

从2016年年底、2017年年初开始,娱乐圈频频用“流量”来形容那些粉丝多、人气高、影响广、商业价值大的明星。这里面既有市场层面的客观描述,又隐含着公众的文化评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词语。

2017年1月,网络上出现一组调侃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表情包,由“我可能复习了假书”等句子配上各种苦恼表情符号组成。“可能XXX假XXX”的句式快速传遍朋友圈和微博。在这个句式中,“假”是指使用效果不佳、违反常理、不合预期。

[油腻]

2017年10月,有网友发微博谈“中年男性去油腻步骤”,引起热议。冯唐、高晓松等随后在微博上发文,谈如何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现在“油腻”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等都可称“油腻”。

[尬]

“尬”常用在双声联绵词“尴尬”中,一般不单用。我国台湾有“尬舞”等词,“尬”作“比、斗”解,传入大陆后,人们接受了这种词语形式,但仍把“尬”理解成“尴尬”,如“尬聊”“尬唱”“尬谈”等。

[怼]

怼,读作duì,义为怨恨,引申指凶狠。作为网络流行词的“怼”源自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随后渐渐流行,人们用它来表示故意找茬、反抗、反对等意思,后进一步衍生出“比拼”“竞争”等含义。

[打call ]

源自外语,最开始的意思是演唱会现场观众疯狂喊叫,后指跟随音乐节奏,用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表演者互动。进入我国后,适用范围逐步扩大,也用来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支持和赞成。

标签:流行语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十四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14.com/answer/112982.html
热门文章